培訓啦 問答

關于豫劇的資料

287次

問題描述:

關于豫劇的資料求高手給解答

最佳答案

推薦答案

小學知識匯

小學各年級各科知識點大全

2025-03-22 16:03:25

豫劇, 舊稱河南梆子。

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在安徽北部地區(qū)稱河南梆劇,山東、江蘇的部分地區(qū)仍稱梆子戲,在河北的部分地區(qū),舊稱河南高調(diào)。 豫劇的流行區(qū)域主要在黃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陜西、四川、甘肅、青海、新疆、臺灣等省區(qū)市都有專業(yè)豫劇團的分布。豫劇《七品芝麻官》 [編輯本段]起源發(fā)展豫劇起源已經(jīng)很難考證。一說明末秦腔與蒲州梆子傳入河南后,與當?shù)孛窀?、小調(diào)相結(jié)合而成;一說由北曲弦索調(diào)直接發(fā)展而成;一說是在河南民間演唱藝術,特別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區(qū)盛行的時尚小令基礎上,吸收"弦索"等藝術成果發(fā)展而成。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戲。據(jù)當時的碑文資料記載內(nèi)容,明皇宮是"當年演劇各班祈禱宴會之所,代遠年湮,亦不知創(chuàng)自何時。于道光年間(1821-1850)河工決口,廟宇沖塌,瓦片無存",可見在道光之前,梆子戲就早已存在。這些記述與藝人間的傳說相符。據(jù)一些老藝人追憶,他們在1912年前后學藝時,曾聽師傅說起河南的"內(nèi)十處",即祥符(今開封)、杞縣、陳留(今開封)、尉氏、中牟、通許、儀封、封(今并入蘭考)、封丘、陽武(今并入原陽)和"外八處即淮陽、西華、商水、項城、沈丘、太康、扶溝、鹿邑。據(jù)藝人相傳,豫劇最早的傳授者為蔣門、徐門兩家,蔣門在開封南面的朱仙鎮(zhèn),徐門在開封東面的清河集,都曾辦過科班。辛亥革命以后,河南梆子更多地進入城市演出。當時開封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慶茶社、澄懷茶社、慶茶社、東火神廟茶社、同樂茶社等,均爭相邀聘河南梆子班社,義成班、天興班、公議班、公興班等因而活躍一時。此后,鄭州、洛陽、信陽、商丘等城市相繼出現(xiàn)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戲園。在農(nóng)村,則每逢迎神賽會必演雙在一些地區(qū),所演多屬河南梆子。 20年代末到30年代,河南梆子的發(fā)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一時期,開封相國寺先后建立了永安、永樂、永民、同樂四個河南梆子劇場,許多著名藝人如陳素真、王潤枝、馬雙枝、司鳳英、李瑞云、常香玉、趙義庭、彭海豹等,云集于開封。

1935年初,以樊粹庭為首成立了豫聲戲劇學社,改永樂舞臺為豫聲劇院,陳素真所在的杞縣戲班和趙義庭所在的山東曹縣戲班均參加了該學社。豫聲戲劇學社革除了舊戲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對表演和舞臺美術等進行革新,并演出由樊粹庭創(chuàng)作的《義烈風》、《霄壤恨》、《涂血》等劇目??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于1938年,采"醒獅怒"之意,改學社為獅吼劇團。 建國后,于1956年成立了河南豫劇院。

1962年舉行了豫劇名老藝人座談會演,1980年舉行了"豫劇流派匯報演出"。

為你推薦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5 培訓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湘ICP備2022011548號 美國留學 留求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