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4年12月31日 03:23
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這首詩采用的是遞進式的寫景抒情筆法。出現(xiàn)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實”,農作物的部位暗合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顆粒。作者抒發(fā)沉痛之情時,依次是“中心搖搖”、“中心如醉”、“中心如噎”,變得越來越強烈,也更加痛苦。作者憂國憂民,傷時憫亂,最后向天發(fā)問:這種歷史悲劇是誰造成的,由誰來承擔西周滅亡的歷史責任,詩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問題的答案明確說出,而是采用質問的方式,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更加強烈,并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
梅格妮virgo :你好。
《王鳳 黍離》:詩中所蘊含的那份因時世變遷所引起的憂思是無可爭辯的,雖然從詩本文中無法確見其具體背景,但其顯示的滄桑感帶給讀者的心靈震撼是值得細加體味的。這首詩中除了黍和稷是具體物象之外,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我”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基于這一點,欣賞者可根據自己不同的遭際從中尋找到與心靈相契的情感共鳴點。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難覓之憾,世事滄桑之嘆,無不可借此宣泄?!睹娦颉氛f周人東遷后行役到故都,見宗廟宮室,平為田地,遍種黍稷。他憂傷彷徨,“閔周室之顛覆”,因而作了這首詩。此說在舊說中最為通行。另一方面,從詩教角度視之,正因其為大夫閔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風》之首,此為詩說正統(tǒng),不可不及。
《衛(wèi)風?氓》是一首敘事詩,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講述了一位女子被丈夫氓拋棄后,回憶當初戀愛、結婚及婚后的遭遇,訴說了自己對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并最終與丈夫決絕的經過。
詩中有幾句最能集中展現(xiàn)女子的內心世界,我們可以通過朗讀時的節(jié)奏快慢、語氣輕重、語調高低,來讀出情感,讀出韻味,讀出個性。
(一)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此句寫作于女子的戀愛時期,朗讀時我們可以在頭腦中再現(xiàn)一副畫面:曠野郊外,廢墟墻頭,有位姑娘,翹首期盼,不見愛人,焦急煩躁,淚花飛濺;愛人突現(xiàn),欣喜若狂,手舞足蹈,高聲歡呼。好一位純真爛漫,一往情深的女子呀!時哭時笑,時惱時喜,所以前句要讀的慢重低,后句要讀的輕快高,女子對愛情的癡情陶醉,一讀了然。
(二)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一段文字,十個短句,“矣”字出現(xiàn)達六次之多。一“矣”傳萬情,讀法各不同。這段文字寫的是女子回憶婚后生活,貧苦而艱辛,沉痛而壓抑。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迸娱_始傾訴,一吐苦水,生活艱辛勞累,起調“矣”字宜重而緩。“夙興夜寐,靡有朝矣?!比諒鸵蝗?,年復一年,歲月的碾盤碾過了一遍又一遍,而女子的生活卻絲毫無改變,怨情頓生,“矣”字語氣加重,語調升高。付出若有回報,也可算作一種安慰,但女子得到的又是什么呢?“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是拳腳相加,是家庭暴力。是女子有過錯嗎?“女也不爽?!卞e在誰?男子。是“士貳其行”,“二三其德”。付出無數(shù)卻無回報,沒有過錯反遭遺棄,女子內心由怨生恨,“矣”字語氣更重,語調更高。丈夫已背叛感情,若能從親人那里得到一點同情也可算作一種補償,但是回到娘家之后,迎接她的卻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為何她的兄弟不去找氓算帳,反倒譏笑自己的同胞姐妹?因為2600年前的奴隸社會里,男子“二三其德”是正常的,女子無能被棄才是遭人譏笑的。愛情已丟失,親情也難尋,女子的情感由恨轉而為悲。感情抒發(fā)達到高潮,朗讀時“矣”字高重到了極點,可謂大方悲聲。靜下心來,反思這段無望的婚姻,感慨萬千,陷入沉思,情緒也由激動轉為平靜,“矣”字語氣趨為平緩、低沉。
朗讀六個“矣”字時,由低到高,達到高潮后,又轉而為低,起伏曲折,情感復雜。
(三)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文章收尾時,以此句為結,起到了震撼人心之用。戀愛已成往昔回憶,婚變恰如黑色深淵。女子想起當年的“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目睹當前的“反是不思”“二三其德”,真是恍如隔世吶。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一個感嘆號,包含了多少的感嘆呀!痛苦、傷心、絕望、無奈、怨恨、、、、、、該何去何從呢?既是棄婦,不能再做怨婦了,身處2006年前的這位女子,主動喊出“算了吧”,果斷地從感情的漩渦中退身而出,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呀!冷靜而覺醒、堅強而果斷。百感交集化為一句話,更多出了一份堅強,朗讀時此句宜讀的高而重。
輕攏慢捻抹復挑,只有潛心品讀,方可跟隨流淌的文字,走進人物的心靈世界。而我們的教學中卻常常缺少了朗朗的讀書聲,缺少了對文本的深刻解讀,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長期以往,廣大學子就逐漸遠離了文本,只做一些舍本逐末的分析,卻將真正的精華棄之不顧.
《王風·黍離》本篇選自《詩經》“王風”,“王”指王都,周平王遷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國諸侯,其地產生的詩歌便被稱為“王風”?!巴躏L”多亂離之作,特別是《黍離》一詩,歷來被視為是悲悼故國的代表作,但僅從詩中難以看出是周大夫感傷西周的淪亡,倒是看到一個四處漂泊的浪子形象,聽到他因流離失所而發(fā)出的憤怒吶喊。
詩分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都借景起興,弓瑟出第三、四句浪子彷徨不忍離舍家園遠去的描述,后四句以旁人對“我”的態(tài)度來烘托浪跡天涯的悲情,并以呼天搶地的形式,憤怒譴責給自己帶來災難的罪魁禍首。
本詩采用了重章疊句的形式,各章間僅有個別字句有變化。第二句尾的不同字:“苗”、“穗”、“實”,不僅起了分章?lián)Q韻的作用,而且造成景致的轉換,反映了時序的遷移,說明浪子長期流浪而不知所歸。第四句末分別是“搖搖”、“如醉”、如噎”,生動地顯示出浪子長期“行邁”而內心逐漸加重的悲傷,其余各句反復詠嘆,有回環(huán)往復之妙,使強烈的悲憤之情傾吐得淋漓盡致。
.
1、兼用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
詩有六義:風雅頌賦比興.這一概念最早見于《周禮·春官》.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詩集傳·周南·葛覃》注),即鋪陳直敘.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引譬設喻.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感物起興.
2、寫實的手法和渾樸自然的風格.
如《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3、富有特色的語言形式.
①句式以四言為主,但又靈活多變.
②多重章疊句.
③押韻方式靈活多變.大體有三:
a、隔句押韻;b、句句押韻;c、交叉押韻.
關于《黍離》一詩的主旨,雖然《詩序》說得明白:“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而且從此詩序于王風之首,確見其為編詩者之意旨.但歷來爭訟頗多,三家詩中韓、魯遺說與毛序異,宋儒程頤更有臆說以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讀詩,新說迭出,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將其定為舊家貴族悲傷自己的破產而作,余冠英則在《詩經選》中認為當是流浪者訴述他的憂思.還有藍菊蓀的愛國志士憂國怨戰(zhàn)說(《詩經國風今譯》),程俊英的難舍家園說(《詩經譯注》)等.說法雖多,詩中所蘊含的那份因時世變遷所引起的憂思是無可爭辯的,雖然從詩本文中無法確見其具體背景,但其顯示的滄桑感帶給讀者的心靈震撼是值得細加體味的.另一方面,從詩教角度視之,正因其為大夫閔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風》之首,此為詩說正統(tǒng),不可不及,以下從兩方面細析之.。
黍 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注釋
周大夫行役路過宗周鎬京,見舊時宗廟宮室遺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顛覆,乃作此詩。
黍、稷(音蜀、記):兩種農作物。離離:行列貌。靡靡:行步遲緩貌。搖搖:形容心神不安。
此何人哉:致此顛覆者是什么人?
噎(音耶):憂深氣逆不能呼吸。
這樣算完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