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xùn)啦 初中學習 > 初中文言文

《桃花源記》蘇軾《和桃源詩序》比較閱讀及答案

閱讀甲乙兩則文言文,完成6—9題(16分)

[甲]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o:p>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諟Y明《桃花源記》

[乙]世傳桃源事,多過其實①??紲Y明所記,止言先世避秦亂來此,則漁人所見,似是其子孫,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殺雞作食,豈有仙而殺者乎?……舊說南陽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飲其水皆壽②,或至百二三十歲?!鼩q道稍通,漸能致五味③,而壽益衰,桃源蓋此比也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則已化為爭奪之場久矣。常意天地間若此者甚眾,不獨桃源?!K軾《和桃源詩序》

注釋:①多過其實:很多都夸大其詞。②壽:長壽。③五味:這里指日常的調(diào)味品。

6.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無論魏晉() (2)便扶向路()

(3)止言先世避秦亂來此() (4)或至百二三十歲()

7.找出與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

A.輟耕之壟上B.無絲竹之亂耳

C.奉命于危難之間 D.屬予作文以記之

8.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不足為外人道也。(2)又云殺雞作食,豈有仙而殺者乎?

9.通讀甲乙兩文,完成(1)—(2)小題。(6分)

(1)甲、乙兩文寫再尋“桃花源”,各有怎樣的結(jié)果?請用原文的語句回答。(2分)

(2)對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蘇軾認為“世傳桃源事,多過其實”,你對《桃花源記》有何看法?請簡要說說。(4分)

參考答案:

6. (4分)要點與評分:解釋準確,每個1分。

(1)不要說,(更)不必說(2) 沿,順著(3)通“只”,只有 (4)有的(人)

7.(2分)D

8.(4分)要點與評分:翻譯準確,表達通順。每小題2分。

(1) (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2)又說殺雞作為食物,哪里有仙人殺生的?

9. (1)(2分)要點與評分:用原文回答2分,摘抄正確才能得分,有錯別字扣1分。

示例:甲文再尋桃源,“不復(fù)得路”。乙文再尋桃源,“則已化為爭奪之場久矣”。

(2)(4分)要點與評分:明確表達看法1分,能結(jié)合甲文或乙文闡述理由2分,表達1分。

例一:我覺得桃花源是陶淵明心靈的真實存在。桃花源里景美人美,沒有紛爭。雖然看似一個似有似無,亦真亦幻的所在,但它是陶淵明心靈釀出的一杯美酒,是他留給后世美好的向往。所以我們直到今日仍以“世外桃源”來指與現(xiàn)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

例二:我和蘇軾的看法相似,世上所傳說的桃花源很多都是夸大其詞的。當太守找到桃花源,那里早已變成名利爭奪場了。陶淵明文中漁人太守后再尋桃花源,結(jié)果是不復(fù)得路,后世人遍尋不得,以致無人問津。是因為桃花源只是他心靈和理想的一種寄托,而非現(xiàn)實的存在。

例三:我認為桃花源寄寓了陶淵明對于理想世界的一種美好愿望。這是對現(xiàn)實的不滿,也是對現(xiàn)實的棄絕。桃花源中是一個沒有賦稅,人人平等的社會,“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老幼皆有所養(yǎng)。這是當時知識分子的一個社會理想,雖然不太可能實現(xiàn),但是卻有其積極意義。

985大學 211大學 全國院校對比 專升本 美國留學 留求藝網(wǎng)

溫馨提示:
本文【《桃花源記》蘇軾《和桃源詩序》比較閱讀及答案】由作者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大熱點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xùn)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若存在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quán)、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4 培訓(xùn)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湘ICP備2022011548號 美國留學 留求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