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xùn)啦 詩詞學(xué)習(xí) > 詩詞大全

古詩詞賞柝

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xùn)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4年12月23日 17:16

1.古詩詞賞析100字 30篇

1、送別 作者:王之渙 楊柳東風(fēng)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yīng)為別離多。賞析:詩的前兩句寫景,不僅點明了送別的時間和地點,還渲染出濃厚的離別情緒。

“東門”點名了送別的地點在長安青門,“青青”表明楊柳的顏色已經(jīng)很綠,表明時間是在深春?!皸盍笔撬蛣e的代名詞,于是一見楊柳,就讓人想到離別。

綠色的楊柳樹夾雜在御河兩岸,看似恬靜的環(huán)境反襯出詩人與友人離別的不舍。且首句是遠望所見,第二句是近觀所見。

在遠與近的距離感中,詩人送友的踽踽長街的身影得以體現(xiàn),襯托出舍不得惜別卻又不得不分別的心情。詩的后兩句抒情,通過側(cè)面描寫別人送別而攀折楊柳,反映送別的人多。

一個“苦”字,既是攀折楊柳而不便之苦,也是離別的愁苦。至于詩人自己折了楊柳沒有卻只字未提,更襯托出了詩人的送別的深情。

后兩句看似平淡,仔細咀嚼,意味深長,詩人折或者不折楊柳,內(nèi)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這首送別小詩,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別的深情。

縱觀全詩,字字未提送別卻字字點題,其中的描寫言簡意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2、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賞析:畫以鮮明的形象,使人有具體的視覺感受,但它只能表現(xiàn)一個特定的畫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一首好詩,雖無可視的圖像,卻能用形象的語言,吸引讀者進入一個通過詩人獨特構(gòu)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彌補某些畫面所不能表現(xiàn)的東西。這首題畫詩既保留了畫面的形象美,也發(fā)揮了詩的長處。

詩人用他饒有風(fēng)味、虛實相間的筆墨,將原畫所描繪的春色展現(xiàn)得那樣令人神往。在根據(jù)畫面進行描寫的同時,蘇軾又有新的構(gòu)思,從而使得畫中的優(yōu)美形象更富有詩的感情和引人入勝的意境。

3、浪淘沙令 簾外雨潺潺 作者: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賞析:上片用倒敘,先寫夢醒再寫夢中。起首說五更夢回,薄薄的羅衾擋不住晨寒的侵襲。

簾外,是潺潺不斷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殘春;這種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皦衾铩眱删洌剡^來追憶夢中情事,睡夢里好像忘記自己身為俘虜,似乎還在故國華美的宮殿里,貪戀著片刻的歡娛,可是夢醒以后,卻加倍地感到痛苦。

過片三句自為呼應(yīng),“流水”兩句,嘆息春歸何處,“天上人間”,是說相隔遙遠,不知其處。這是指春,也兼指人。

詞人長嘆水流花落,春去人逝,這不僅是本詞的結(jié)束,亦暗示詞人一生的即將結(jié)束。這首詞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間,抒發(fā)了由天子降為臣虜后難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對南唐故國故都的深切眷念。

全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shù)形象。4、問劉十九 作者: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賞析:這是一首五言絕句,作為篇幅和字數(shù)最少的一種詩體,如何以少納多,是最值得作者和讀者考量的問題。此詩堪稱典范,全詩簡練含蓄,輕松灑脫,而其間脈絡(luò)十分清晰。

從層次上看,首句先出酒,二句再示溫酒之具,三句又說寒天飲酒最好,末句問對方能否來共飲,而且又點破詩題中的“問”字。從關(guān)系上看,首末句相呼應(yīng),二三句相承遞。

詩句之間,意脈相通,一氣貫之。詩作從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側(cè)面落筆,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富于生活氣息的情趣,不加雕琢地寫出了朋友間懇誠親密的關(guān)系。

詩中蘊含生活氣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來,遂成妙章,充滿了生活的情調(diào),淺近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5、望洞庭 作者: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賞析: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yōu)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fēng)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表現(xiàn)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fēng)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全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xiàn)于紙上,顯示出驚人的藝術(shù)功力。

在詩人眼里,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tài),這是十分難得的。

把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表現(xiàn)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詩人性格、情操和美學(xué)趣味的反映。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于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極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

2.20

一、《送別》作者:唐代王維1、原文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2、翻譯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xiāng)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云正無邊飄蕩。3、賞析這是首送友人歸隱的詩,采用問答的方式從友人口中說出歸隱的原因,也表現(xiàn)了詩人復(fù)雜的思想感情。

詩人對友人關(guān)切愛護,既勸慰友人又對友人的歸隱生活流露出羨慕之情,說明詩人對自己的現(xiàn)實也不很滿意。全詩語言看似平淡無奇,但最后兩句卻頓增詩意,可謂詞淺情深,蘊含著不盡的意味。

二、《終南望馀雪》作者:唐代祖詠1、原文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2、翻譯從長安望終南山北景色秀美,遠看嶺上積雪似乎浮在云端。雨雪晴后夕陽微光染亮樹梢,長安城中傍晚反增陣陣輕寒。

3、賞析這首詩句句詠雪,句句從“望”字著眼,描寫終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起句寫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的整體印象。

次句寫終南山的余雪,由于陰嶺高出云端,遠遠望去,其上的皚皚積葉仿佛浮在空中。第三句轉(zhuǎn)筆寫雪霽初晴時始見終南山的真實面門,“霽”字真實而傳神地寫出了夕陽的余光平射在山上,染紅了林表的美麗畫面。

末句承上句的夕陽,寫因望見終南山余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三、《八陣圖》作者:唐代杜甫1、原文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2、翻譯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他創(chuàng)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于劉備失策想吞吳。3、賞析此詩前二句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建樹;后二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lián)吳抗曹統(tǒng)一中國的宏圖大業(yè),表示惋惜。

末句照應(yīng)開頭,三句照應(yīng)二句。在內(nèi)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四、《送方外上人》作者:唐代劉長卿1、原文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2、翻譯野鶴駕著孤云高飛天空,豈肯在人間居?。磕悴槐氐街奈种奚礁5?,那可是人們最熟悉的去處。3、賞析這首詩前兩句以凌云的野鶴形容僧人,貼切有味,理應(yīng)不失孤云野鶴般脫俗的品性;末兩句寫詩人對方外上人的諷喻規(guī)勸,勸上人隱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熱鬧的名勝去沽名釣譽。

這首詩語言妙趣橫生,閑散淡遠,構(gòu)思精巧。五、《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作者:唐代韋應(yīng)物1、原文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yīng)未眠。2、翻譯懷念你竟在這深秋的夜晚,散步詠嘆多么寒涼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還未安眠。3、賞析此詩表達作者在秋夜對隱居朋友的思念之情。

前半首寫作者自己,即懷人之人;后半首寫正在臨平山學(xué)道的丘丹,即所懷之人。全詩不以濃烈的字詞吸引讀者,而是從容落筆,淺淺著墨,語淡而情濃,言短而意深,格調(diào)古樸雅致、安閑恬淡,給人玩味不盡的藝術(shù)體驗。

六、《望天門山》作者:唐代李白1、原文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翻譯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里折回。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3、賞析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tài)美。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fēng)貌。

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并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表現(xiàn)出一種新鮮的意趣。七、《贈汪倫》作者:唐代李白1、原文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2、翻譯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3、賞析此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后兩句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zhuǎn),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八、《涼州詞》作者:唐代王之渙1、原文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2、翻譯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云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guān)聳峙在那里,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guān)一帶春風(fēng)是吹不到的啊!3、賞析詩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qū)壯闊、荒涼的景色,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xiàn)了戍守邊防的征人回不了故鄉(xiāng)的哀怨,這種哀怨。

3.求20首古詩詞鑒賞

1、《揚子江》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幾日隨風(fēng)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分類標簽:勵志詩 愛國詩 作品賞析:文天祥在贛州知州任上,以家產(chǎn)充軍資,起兵抗元,入衛(wèi)臨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軍談判被扣留,拘押北行。

后脫險南歸,率兵抗擊元軍。景炎元年(1276),他在從南通往福州擁立端宗以力圖恢復(fù)的途中,作《揚子江》一詩述志。

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敗被俘,堅持了四年的獄中斗爭,終以不屈被害。2、《絕句》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分類標簽:勵志詩 愛國詩 【注釋】:[1]這兩句說:(一個人要奮發(fā)有為,)活著應(yīng)當是人中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

[2]思:追思,懷念。項羽:即楚霸王。

秦朝末年他率領(lǐng)民眾起義,曾摧毀秦朝主力軍。秦亡后他和劉邦爭奪天下,最后失敗,在烏江自刎。

[3]江東:指江南沿海一帶。項羽原是跟隨叔父項梁在吳地(今江蘇省蘇州市)起義的。

自刎前表示沒顏面再見江東父老。這兩句說:到今天我們特別懷念項羽,因為他死得悲壯,不肯回江東,屈辱偷生。

【簡析】:這首詩贊美了項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钪鋈酥械暮澜?,死要死得悲壯,做鬼中的英雄。

今天的人們還在思念項羽,就因崇敬他當年寧死不屈、不肯忍辱回江東的英雄氣概。3、《從軍行》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分類標簽:勵志詩 邊塞詩 高中 作品賞析 【注釋】 這是一首氣魄宏偉的邊塞詩。青海湖上烏云密布,皚皚雪山頓時變暗,戰(zhàn)士在塞外孤城上還想望著遙遠的玉門關(guān)。

在黃沙漫漫的戰(zhàn)場上,他們雖然身經(jīng)百戰(zhàn),鎧甲磨穿,但不打敗敵人是決不回鄉(xiāng)的。青海 : 指青海湖。

穿 : 磨破。金甲 : 鎧甲的美稱。

樓蘭 : 漢代西域國名,這里借指敵人。4、《詠石灰》年代: 明 作者: 于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分類標簽:勵志詩 愛國詩 小學(xué) 作品賞析 [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是于謙十七歲時寫的。

通過對石灰制作過程的擬人化描繪,表達了他不怕艱險、勇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和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內(nèi)容評析]「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石灰是由石灰?guī)r燒制而成。第一句寫石灰?guī)r的開采,要經(jīng)過石工們「千錘萬擊」,將整塊整塊的巖石鑿開擊碎,然后將它們運出云封霧鎖、險峻陡峭的深山。

而「出深山」還僅僅是開始,接著石灰?guī)r被投入石灰窯中燒,而且要用高達九百多度的「烈火」才能燒成堅硬的生石灰?!钢坏乳e」三字以擬人化的筆法,寫出了其面臨一切嚴酷考驗時鎮(zhèn)定自若的神態(tài),無論「千錘萬擊」也好,「烈火焚燒」也好,它都感到根本算不得甚么,可見其何等堅強、堅貞!石灰?guī)r經(jīng)過了火的洗禮,還得經(jīng)過水的考驗。

生石灰被投入水中,堅硬的生石灰經(jīng)過一陣爆烈,逐漸解體,最終溶化成粉末狀的熟石灰,供人們粉刷墻壁,于是在人間出現(xiàn)了一座粉妝玉琢的白色宮殿。「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仿佛聽到石灰在說話了:「將我粉身碎骨,最后化成石灰漿水,我也全然不怕,我的心愿就是要把清白的本色長留人間呀!」詩人是借石灰之口,表示自己不怕犧牲的精神和執(zhí)著熱烈的追求。這首詩通篇運用借喻的手法,借物喻人,詠物言志。

表面上是寫石灰,實際上是寫人,寫自己,勉勵自己要以石灰為榜樣,要經(jīng)得起任何嚴酷的考驗。5、《南園》年代: 唐 作者: 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分類標簽:勵志詩 作品賞析 ①南園是李賀在家中讀書的地方。

《南園》是一組寫景和詠懷的詩,共十三首,這是其中的第五首。②〔吳鉤〕刀名,刃稍彎。

③〔關(guān)山五十州〕泛指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地區(qū)。④〔凌煙閣〕樓閣名,在唐朝首都長安。

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在閣上畫了24位開國功臣的像。⑤〔若個〕哪個。

⑥〔萬戶侯〕食邑萬戶的侯,指很高的爵位。6、《冬夜讀書示子聿》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古人學(xué)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分類標簽:勵志詩 哲理詩 讀書 憂國憂民 作品賞析 【注釋】: 在宋寧宗家慶五年,即1199年年底,陸游寫了《冬夜讀書示子聿》一首詩。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古人做學(xué)問是不遺余力的。終身為之奮斗,往往是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躬行實踐。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詩。

在這首詩里,詩人一方面強調(diào)了做學(xué)問要堅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將來一事無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別強調(diào)了做學(xué)問的功夫要下在“哪里”,這也是做學(xué)問的訣竅,那就是不能滿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實踐,在實踐中加深理解。

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lǐng)。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guān)系上,強調(diào)了實踐的重要,這符合唯物認識論的觀點。

作者的這種見解,不僅在封建社會對人們做學(xué)問、求知識是很寶貴的經(jīng)驗之談,就是對今天的人。

4.十首古詩帶賞析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注解〕

危樓:高樓,這里指建筑在山頂?shù)乃聫R。

百尺:虛指,不是實數(shù),這里形容樓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統(tǒng)稱??郑嚎峙?。

(翻譯〕

山上寺院的高樓多么高,人在樓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聲說話,恐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賞析〕

《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紀游寫景短詩。

首句正面描繪寺樓的峻峭挺拔、高聳入云。發(fā)端一個“ 危 ”字,倍顯突兀醒目,與“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組合,就確切、生動、形象地將山寺屹立山巔、雄視寰宇的非凡氣勢淋漓盡致地描摹出來了。

次句以極其夸張的技法來烘托山寺之高聳云霄。字字將讀者的審美視線引向星漢燦爛的夜空,非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慨,反給人曠闊感,以星夜的美麗引起人們對高聳入云的“危樓”的向往。

三、四句“不敢”寫出了作者夜臨“危樓”時的心理狀態(tài),從詩人“不敢”與深“怕”的心理中,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這里,詩人發(fā)揮大膽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從而將一座幾乎不可想象的宏偉建筑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答案補充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fēng)湖上亭,

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

欲別頻啼四五聲。

作者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或:借景抒情。通過柳條、藤蔓、黃鶯的描寫,表現(xiàn)惜別之情。)

用“系”字既切合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表現(xiàn)它們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別,讓人聯(lián)想到離別

《觀 獵》 王維

風(fēng)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乜瓷涞裉?,千里暮云平。

“疾”寫出了獵鷹發(fā)現(xiàn)獵物迅疾俯沖的敏捷,“輕”寫出了將軍縱馬馳騁的雄姿。天上地上互為呼應(yīng),傳神地描繪出從發(fā)現(xiàn)獵物到追捕獵物的過程。

全詩借此塑造了一個豪放瀟灑、英姿颯爽、武藝不凡的狩獵的將軍的形象。

答案補充

《漢江臨眺》 王 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都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翁。

(1)三、四兩句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

(2)頸聯(lián)中哪兩個詞用得極妙,找出來并簡析。

(3)從整首詩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

答:(1)江水的流長邈遠和兩岸青山迷迷蒙蒙、時隱時現(xiàn)的特點。

(2)“浮”和“動”。“浮”表面上寫城郭在水面上飄動,實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動,“動”表面上寫天空在搖蕩,實言波濤洶涌,浪拍云天。(意思對即可)

(3)對襄陽風(fēng)物的熱愛之情,充滿積極樂觀的情緒

答案補充

《海棠》 蘇軾

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

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1)詩歌的開頭兩句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答:詩歌的開頭兩句的景物描寫有兩點作用:

A、作者用正面和側(cè)面結(jié)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種空蒙迷離的境界和氣氛?!把U裊”寫其微風(fēng)吹拂的動態(tài),崇光是高潔美麗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獨的心理。

(2)古人對于后兩句詩曾有“造語之奇,構(gòu)思之巧”的評價,請結(jié)合三、四兩句詩來賞析一下。

答:“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被譽為“造語之奇,構(gòu)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卻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詩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樣,會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點燃高燭,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癡語。同時,也化用了李商隱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紅燭照殘酒”(《花下醉》)卻又無斧鑿之跡。故這首絕句流傳千古

5.古詩詞的賞析

白馬篇 (曹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少小去鄉(xiāng)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fā)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胡虜數(shù)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qū)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翻譯】

燕地男兒多任俠,那豪邁的氣概,瀟灑的身姿,無不顯示出北方少年的力量與強悍,英猛之氣國力透紙背,他們性格豪爽,并不以父家室等一己私利為重,他們極其關(guān)注國家與民族的危亡,這才是英雄本色,詩人一介書生,即能道出如此的報國熱情,“寧為夫長,勝作一書生”,不能不令人先贊嘆!

【賞析一】

在這首詩中,曹植以濃墨重彩描繪了一位武藝高超、渴望衛(wèi)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游俠少年形象,借以抒發(fā)自己的報國激情。詩歌的風(fēng)格雄放,氣氛熱烈,語言精美,稱得上是情調(diào)兼勝。

詩歌的起首即用“連翩西北馳”的畫面形象地傳達出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接下去關(guān)于“幽井游俠兒”的一大段文字,極盡繪聲繪色之能事,寫出他的颯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藝,筆墨之間沸騰著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緒。這位身手不凡的白馬少年“長驅(qū)蹈匈奴,左顧陵鮮卑”,大有顧盼間強虜灰飛煙滅的豪邁氣概。

詩人不僅以激情的筆調(diào)寫出了白馬少年的英雄行為,而且以精湛的語言揭示了人物的愛國精神。詩歌的最后幾句,道出了白馬少年的思想底蘊和壯烈情懷,音哀氣壯,聲沉調(diào)遠,大有易水悲歌的遺韻。詩歌采用了倒敘、補敘的手法。詩歌以“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突兀而起,又以“借問誰家子”十二句來補敘“西北馳”的原因。繼而又倒敘“名編壯士籍”、告別家人時的心情;最后策馬“赴國難”的一幕則與開首重合。如此章法,象電影中的“閃回”,使白馬英雄的形象漸次深化,憂國去家,捐軀濟難的主題則得到鮮明突出的表現(xiàn)。

【賞析二】

曹植的這首樂府詩可分四節(jié)來理解其內(nèi)容。第一節(jié),從開頭至“幽并游俠兒”,概寫主人公游俠兒英俊豪邁的氣概;第二節(jié),從“少小去鄉(xiāng)邑”到“勇剽若豹螭”,補敘游俠兒的來歷和他超群的武藝;第三節(jié),從“邊城多警急”到“左顧凌鮮卑”,寫游俠兒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奮勇殺敵的英雄事跡;第四節(jié),從“棄身鋒刃端”至結(jié)束,寫游俠兒棄身報國、視死如歸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詩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又充滿愛國情感的游俠形象。

作品運用了鋪陳的筆法。這正是樂府詩突出的藝術(shù)特點。如詩中寫游俠兒的武藝:“控弦破左的,右發(fā)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薄白蟮摹薄ⅰ霸轮А?、“馬蹄”,都是練習(xí)射箭的靶子,作者這樣鋪陳地寫,就從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現(xiàn)了他高強的射箭本領(lǐng)。再如寫他的戰(zhàn)功:“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軀蹈匈奴,左顧凌鮮卑。”“羽檄”就是命令,他聞風(fēng)而動,立即投入浴血的戰(zhàn)斗當中。他平定了邊亂,保住了四境的安全。這種鋪陳的寫法,前后句文意互應(yīng),渲染了氣氛,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這種鋪陳的寫法,也表現(xiàn)了作者對游俠兒由衷贊羨之情。如在第四節(jié),作者連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話,反復(fù)詠嘆,贊揚游俠兒棄身報國、視死如歸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見其敬仰之深。其實,曹植這樣寫,也是借詩抒懷,借寫游俠兒,來表達自己為國建功立業(yè)的豪邁情懷。(周英)

6.20篇古詩詞賞析

贈汪倫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留別】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釋】

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夸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這首詩體現(xiàn)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詩歌特色。

靜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類別:【羈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注解】:

1、舉:抬。

【韻譯】: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

低頭鄉(xiāng)思連翩呵連翩。

早發(fā)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羈旅】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節(jié)

2、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h。

3、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

【韻譯】:

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注釋】

又題《客中作》

[注釋](1)蘭陵:地名。(2)但使:只要。

[譯文]蘭陵出產(chǎn)的美酒,透著醇濃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猶如琥珀般晶瑩。只要主人同我一道盡興暢飲,一醉方休,我那管她這里是故鄉(xiāng)還是異鄉(xiāng)呢!

獨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絕】 類別:【山水】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注釋】

[注釋](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北。

[譯文]群鳥高飛,絕盡蹤影,一片孤云獨自悠閑地飄浮而去我佇立在山頂,注視著敬亭山,敬亭山也看著我,彼此久看不厭。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律】 類別:【】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釋】

【注解】:

1、國破:指國都長安被叛軍占領(lǐng)。

2、感時句:因感嘆時事,見到花也會流淚。

3、渾:簡直。

4、不勝簪:因頭發(fā)短少,連簪子也插不上。

【韻譯】: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

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立春以來戰(zhàn)火頻連,已經(jīng)蔓延三月,

家在

7.關(guān)于古詩的賞析

我認為是這樣的(我自己就是這樣寫) 1.可以先將整首詩完整地翻譯下來 2.把每句的描寫內(nèi)容及所表思想寫下來 3.對古詩中個別字進行煉字(所謂煉字,就是將古詩中個別用地特別準確的,特別能反映主旨的,或特別生動形象地揭示思想意境的具體地賞析出來) 4.聯(lián)系以上你所做的,疏通整首詩的成功之處以及值得借鑒的地方 5.結(jié)合親身經(jīng)歷談?wù)勀阗p析完整首詩的感受以及獲得的啟示 這就是我賞析古詩的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啦~!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

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耙墒堑厣纤敝械摹耙伞弊郑鷦拥乇磉_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詩的后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

“望”字照應(yīng)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zhuǎn)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jié)句。

“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

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豐富了。明人胡應(yīng)麟說胡應(yīng)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

(《詩藪?內(nèi)編》卷六)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p>

(《藝圃擷馀》)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于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一個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xiāng)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jīng)??吹降摹?/p>

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gòu)思之妙??墒沁@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xiàn)的。

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

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huán)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凈!這時,他完全清醒了。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

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chǎn)生遐想,想到故鄉(xiāng)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

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nèi)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xiāng)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nèi)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jīng)說出來的要多得多。

它的構(gòu)思是細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里,我們不難領(lǐng)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985大學(xué) 211大學(xué) 全國院校對比 專升本 美國留學(xué) 留求藝網(wǎng)

溫馨提示:
本文【古詩詞賞柝】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xùn)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若存在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quán)、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4 培訓(xùn)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湘ICP備2022011548號 美國留學(xué) 留求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