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啦 考試資料 > 教學設計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熱門20篇)

發(fā)布時間: 2024-10-23 11:21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41~42頁“體積與容積”。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意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理解體積和容積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能力目標: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的能力,以及歸納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感悟數(shù)學知識內在的邏輯之美,增強合作意識和喜愛數(shù)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體積和容積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教學準備:

土豆 紅薯 量杯 水若干 2個水杯飲料瓶沙子 2個體積相同但容積不同的盒子

學生準備:

12個正方體(以小組為單位)

教學流程:

一、理解體積的含義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在很久以前,在一個小鎮(zhèn)上,有一家面條店,面條店的老板非常狡詐,他對伙計們也非??量?,眼看又要到月底了,該給伙計們開工資了,老板心里非常不舒服,總想找點茬兒難為伙計們。一天早上,他把一碗面條盛的滿滿的,讓小伙計給客人端去,不允許小伙計撒一滴面條湯,如果溢出一滴面條湯,小伙計這個月的工資一分也不給。小伙計皺著眉頭想了一想,他胸有成竹的把面條端給了客人,結果真的一滴也沒灑。同學們,你們知道小伙計是怎樣解決這個難題的嗎?(如果沒有學生說出答案,老師揭示答案,小伙計一只手端面條碗,一只手用筷子將一些面條挑起。)

師:其實這個故事中小伙計的做法蘊藏著今天我們即將要學習的體積與容積的知識,(板:體積與容積)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就會明白小伙計為什么要那樣做了。

師:我們知道面條占有一定的空間,那么我們的書包占有空間嗎?我們來感受一下,請同學們伸出手在你的桌洞里摸一摸,你有什么感受?

師:對,桌洞是空的,可以稱為桌洞的空間,把書包放在桌洞里再摸一摸,你有什么感受?為什么桌洞的空間變小了?(書包占了桌洞的空間)

課桌又占了誰的空間?我占了誰的空間?聽課的老師又占了誰的空間?能說完嗎?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 板書:(物體 占空間)

師:物體占有的空間都一樣大嗎?

師:老師帶來了一個土豆和一個地瓜,如果放入兩個盛有水的杯子,猜猜會發(fā)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師:我們來驗證一下老師這里有兩個形狀相同的杯子,杯子里的水面高度是一樣的,誰愿意到前面來做這個實驗,其他的同學誰愿觀察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

師:看來,物體不僅占空間,而且它們占的空間有大,有小,(板:大小)土豆的空間小,我們就說土豆的體積比較小,地瓜占的空間大,我們就說地瓜的體積比較大。

師:橡皮和鉛筆盒比,誰能像老師這樣說一說?

書包和課桌比呢?

你能自己再舉例說一個嗎?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物體占有空間,物體占有的空間大,我們就說物體的體積大,物體占有的空間小,我們就說物體的體積小,那么,你能說一下什么是物體的體積嗎?(板)所、叫物體的體積。

師:我們知道了什么是物體的體積?請你觀察下面的圖形,誰搭的長方體體積大?為什么?(大屏幕)

師:通過剛才做的這道題,你對物體的體積的含義又有什么新的思考?

師:(出示橡皮泥)老師這里有一塊橡皮泥,我把它捏成球形,前后兩次捏成的物體的體積相同嗎?為什么?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進一步體會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在觀察中操作活動中,發(fā)展動手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體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教具準備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揭示課題

師板書課題

二、進行練習

1、求圖形的。體積

請學生看書上的圖然后回答:如何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2、用體積單位的進率單位換算知識未判斷。

3、填上適當?shù)捏w積單位

一塊橡皮約10

一本詞典約900

一個文具盒約0.35

一個用品約0.6

學生打開書,觀察第1題的兩個長方體和1個正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指否回答否,再讓學生計算

學生先找一找,再讓學生交流思考的方法。

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填上適當?shù)膯挝弧?/p>

學生先說一說計算方法,

然后進行計算。

集體訂正

學生仔細觀察圖,理解題意后,獨立完成。

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通過讓學生獨立計算,鞏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計算方法。

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填上適當?shù)膯挝?,進一步感受體積單位的實際意義,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4、解決實際問題

引導學生說一說表面積和體積的不同計算方法。

5、讓學生理解兩個圖形所占的空間就是兩個圖形的體積;

三、布置作業(yè)

讓學生獨立在課堂本上完成第2、6、8、9、10題。

可以結合實物,指一指。

第一個圖形:4×3×1=12cm;

第二個圖形的體積的策略可以多樣化,可以移下面兩個側面,從而轉化為一個長方體。

通過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體會雖然結要相同,但表面積和體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板書設計: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體積與容積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教材通過“說一說”、“比一比”、“想一想”三個活動,把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lián)系起來。通過這三個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在此基礎上教材在“試一試”和“練一練”的活動中安排學生動手操作,相互交流。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進一步體驗物體體積的大小和物體體積的一些特征(形狀改變,體積不變)。教材的編寫者意圖通過這些有意義的活動,促進學生對體積和容積的了解,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學生分析】

學習本內容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物體大小的感受及容器內裝水多與少的體驗,這些都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基礎。把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通過實驗活動與抽象的概念聯(lián)系起來,并通過操作與交流,學生比較容易理解體積容積概念。

【學習目標】

1、通過童話故事和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與容積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童話故事和操作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及語文學科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觀察、操作、交流的活動中,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體積和容積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

同學們一定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這個故事中烏鴉還是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喝水問題呢!你們想知道烏鴉用了什么數(shù)學方法嗎?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下烏鴉喝水的故事吧!

2、提出問題:

(1)聰明的小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

(2)為什么往瓶子里加了石子之后水面會升高呢?

3、小結: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間,石子的投入擠壓了水的位置,水面慢慢升高了。烏鴉就喝著水了。(板書關鍵詞:占空間)

二、合作探究,理解概念

(一)理解體積的含義

1、感受空間

問:桌子上放一個鉛筆盒,鉛筆盒占空間嗎?放一支鉛筆,鉛筆占空間嗎?桌子呢?椅子呢?(板書:空間)

2、實驗感知空間大小

我們一起來看,這有一個土豆和一個紅薯,他們占空間嗎?如果我把它們放入盛有水的杯子中,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ppt演示放入水中的動畫)

(2)仔細觀察:兩個杯子的水面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

(3)兩個杯子現(xiàn)在的水面不一樣高,又說明了什么?(說明了紅薯占的空間大,土豆占的空間?。?/p>

2、其實生活中很多物體所占的空間都有大有小。如黑板擦所占的空間大,粉筆所占的空間小。你能這樣在教室里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體占的空間大?哪些物體占的空間?。?/p>

3、提示體積的概念

每個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有大有小,這就是體積。在數(shù)學中,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4、舉例說說什么是物體的體積,如:筆袋所占空間的大小就是筆袋的體積。

(二)理解容積的含義

1、我們認識了什么是體積,我們在這節(jié)課中還要認識一個概念,是什么呢?(容積)

2、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的第41頁,自學什么是容積的內容。在自學的過程中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議一議。

3、檢查自學情況

(1)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容積?(板書: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容器的容積)

(2)對于這句話你有什么不明白的?

A.什么是容器?舉個例子。

B.什么是“所能容納”?(可以用杯子演示,先出示半杯水,問:這是杯子。

(3)誰能舉例說一說什么是容器的容積?

(三)理解體積與容積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我們認識了什么體積和容積。它們有什么聯(lián)系?有什么區(qū)別?(學生討論后,匯報)

(1)從測量方法來說,體積是從物體外部測量的;容積是從物體內部測量的。

(2)從它們的大小來說,同一物體,它的體積大于容積。當容器壁很薄的時候,容積近似等于體積。

2、結合實例理解

3、判斷,并說明理由

(1)體積與容積的意義相同。

(2)冰箱的容積就是冰箱的體積。

(3)一個瓶子裝了2升水,瓶子的容積就是2升。

(4)一個木箱的體積和它的容積一樣大。

三、實踐應用,提升概念

1、看一看:觀察下面的圖形,誰搭的長方體體積大?為什么?(書本42頁:試一試)

2、一團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長方體,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兩個物體哪一個體積大?為什么?(書本42頁練一練第1題)

小結結論:形狀改變,體積不變。

3、書本42頁練一練第2題

4、書本42頁練一練第3題:小明和小紅各有一瓶同樣多的飲料,淘氣倒了3杯,而笑笑倒了2杯,你認為有可能嗎?為什么?

5、選擇題:

①體積②容積③一個底面積?④表面積

(1)做一個長方體油桶,需要多少鐵皮,是求長方體的(?)。

(2)求一個長方體木塊占空間的大小,是求長方體的(?)。

(3)求一個油桶最多能裝多少油,是求油桶的()。

(4)求一個長方體木塊占地多少,是求長方體的(?)。

6、搭一搭:用12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分別按下面的要求搭一搭。

(1)搭出兩個物體,使它們的體積相同。

(2)搭出兩個物體,使其中的一個物體的體積是另一個的2倍。

四、總結評價,強化概念

師: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2、在操作、實踐交流中,讓學生感受物體的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量杯1 石子2枚 正方體2個 長方體1個

太空杯1個 盒子若干

學具準備:

橡皮泥少量

課前準備:

文具 數(shù)學書 小學數(shù)學作業(yè)本 橡皮泥(放到桌斗里)做好準備的,就可以靜息了。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烏鴉喝水

師:同學們都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吧?其實在這個故事里還蘊含著有趣的數(shù)學知識呢!來,一起欣賞?。娔X出示烏鴉喝水動畫)

師:烏鴉最后為什么喝到了水?

生:放了石子,瓶子里的水面上升了。

師:放了石子,為什么水面會上升?

生:石子占了空間,把水往上擠。

師:哦,原來是這樣: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間,導致了水面上升。所以烏鴉喝到了水。板書:占空間。

(設計意圖:在這部分教學中,開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聯(lián)系學生聲辯的事介入學習的主題,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

環(huán)節(jié)二:模仿烏鴉喝水(黑白石子,一大一?。?/p>

師:我把烏鴉喝水的情境,搬到了咱班。來看:現(xiàn)在,在桌面上有兩個量杯,里面放了同樣多的水。(把量杯放在桌子上)我把一枚小石子放入水中水面會怎樣?

生:上升

師:為什么?

生:因為石子要占一定的空間。

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水面大致上升的位置,用左手比劃一下?不要動。

師:假如我把這枚大石子放進去,水面會怎樣?(上升)會上升到什么位置?用右手比劃一下。

師:帶著你們的猜測,看這里,老師真的放進去,引導學生觀察。

師:和你猜的一樣嗎?為什么一個上升的多一些,一個上升的少一些?

生1:一大一小

生2:小石子占得空間小一些,水面上升的小一些;大石子占得空間大一些,水面上升的多一些。

環(huán)節(jié)三:舉生活中的例子,得出體積定義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不同的物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占空間的大?。T谖覀兩钪芯陀羞@樣占空間大小的例子。講桌占有一定的空間,數(shù)學書也占有一定的空間,講桌占的空間大,課本占的空間小。

誰還能舉這樣的例子。

學生舉例:郭老師占的空間大,我占的空間小;文具盒占的空間大,一支筆占的空間?。粫裾嫉每臻g大,空調占的空間小……

師總結:同學們舉得例子可真不少,看來,和大石子和小石子一樣,許多物體都占有空間,并且是有的占空間大,有的小。數(shù)學上,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

教師揭示概念并板書: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

誰能舉例來說一說?

師:文具盒占空間的大小叫文具盒的體積。空調的體積,桌子的體積。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開展實驗活動,從活動中發(fā)現(xiàn)兩個物體放入水中后都占據(jù)了一定的空間,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樣,說明這兩個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不一樣。然后,揭示體積的概念。)

環(huán)節(jié)四:玩橡皮泥(鞏固定義)

師:大家表現(xiàn)真棒,我們放松一下,做個游戲,聽好要求:

用一團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揉成球,第二次把它搓成條,第三次揉成球。捏成的物體哪一個體積大?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狀的物體,體積有沒有變化?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次深刻體驗同一物體,形狀改變了,體積保持不變。)

環(huán)節(jié)五:設計實驗方案,感知容積意義

教師拿出一個杯子問:杯子的體積就是……?它是用作做什么用的?像這類能夠盛放物體的器具我們把它叫做容器。誰能舉出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容器?

師:老師這有兩個容器,出示一大一小,哪一個裝水多呢?

生:......

師:(出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杯子)那這樣兩個水杯哪一個裝水多呢?你能想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小組討論)

【預測:①先把一個水杯裝滿水,然后倒入另一個水杯,如果第二個量杯中的水不滿,說明第二個水杯大;如果第二個水杯中的水正好也滿了,而且沒有剩余,說明兩個杯子一樣大;如果第二個水杯中的水溢出,說明第一個水杯大。②先把兩個水杯都裝滿水,再分別把水量杯中,以此來判斷誰裝的水多?!?/p>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知道了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有多有少。它所能夠容納這些物體的體積,就是這個容器的容積。

板書: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作容器的容積。

演示:倒半杯水,這時候所裝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積?為什么?那要裝多少水才是杯子的容積?(再倒?jié)M,此時杯子所容納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積)

師:誰能舉例說一說什么是容器的容積?

師:舉例石頭和杯子,說明有的物體沒有容積。

(設計意圖:“在學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納物體體積的大小打基礎上,揭示容積的概念。并進行體積和容積概念的對比,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環(huán)節(jié)六:體積與容積的區(qū)別

出示一個水杯。

說一說,水杯的'體積指的是什么?它的容積又指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一般情況下,物體的容積比體積小。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體積和容積的異同,從而達到熟練掌握體積和容積概念的本質屬性,同時讓學生融會貫通形成概念體系。)

環(huán)節(jié)七:總結

師:現(xiàn)在靜息,和老師一起回顧今天所學的內容

環(huán)節(jié)八:練習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九:課本練習,小狀元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新世紀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41頁“體積與容積”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體積與容積》的學習。這節(jié)課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體積單位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感知體積單位。

【學生分析】

這節(jié)課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xiàn)實原型,與現(xiàn)實生活關系非常緊密,這是他們理解和發(fā)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空間觀念,我將視野拓寬到生活的空間,重視現(xiàn)實世界中有關體積和容積的問題,把它們作為教學的基礎。學生在他們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許多關于體積和容積的經驗,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實物出發(fā),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學生學習時可能遇到的疑問是:體積和容積差不多呀,怎么分呢?測量體積是不是從物體的外圍量,而容積是不是從容器的里面量呢?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體積、容積的意義。

②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

③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換算。

④會進行體積和容積之間的換算。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②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關注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同學們都看見過動畫片《貓捉老鼠》吧?為什么每到一個地方,小老鼠能輕易的通過,而貓卻被撞的非常慘?

2.生活中你還見過這樣的例子嗎?

3.比較一些容易看出大小的物體。

(師手中拿著兩個不一樣大的鉛筆盒)

問:這兩個鉛筆盒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

師:誰能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比較大?哪些物體比較小?

師:這樣的例子是舉不完的。老師手中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梨,看一下哪個大?(請同學猜一猜)

師:用眼睛看很難做出判斷。想想看能用什么辦法解決?(生想辦法,說一說)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說一說”的活動讓學生感受物體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體有多有少。

二、實驗

(師出使兩個有刻度的量杯,里面盛有同樣多的水)

師:請大家觀察一下,現(xiàn)在的水在哪個位置?

先把蘋果放入水中,同學們觀察發(fā)生什么變化。

水面上升了,說明什么?(蘋果占了空間,把水往上擠)

把梨放入水中,水面也上升。

師:觀察比較兩個杯子的水位,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為什么?

小結:從剛才的實驗中,我們知道兩個果都占有一定的空間,但所占空間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其實,所有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如:某某占有一定的空間,課桌占也有一定的空間。你還能舉出例子嗎?

師:物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

揭示概念: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比一比,老師的體積與某同學比誰大?像這樣的例子你會舉嗎?

結論:這說明蘋果或梨占有一定的空間。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

設計意圖:采用直觀實驗的方法,引導學生解決蘋果和梨的“大小”問題,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讓學生在討論中逐步明白體積占空間的大小不一樣。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隨后揭示體積概念。

三、想一想

(出示盛水的杯子)

師:這是一個裝水的容器。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容器?

(出示杯子和碗)

師:杯子和碗誰裝的水多?你能設計一個實驗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討論,說辦法。選擇一種全班實驗

實驗:將杯子和碗裝滿水,然后將水倒入同樣大小的有刻度的杯子中,觀察水位的刻度。

師:從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杯子裝的水比碗多,我們就說杯子的容積比碗大。

師:什么是容積?說說你的理解?

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容器的容積。

演示:倒半杯水,這時候所裝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積?再倒?jié)M,此時杯子所容納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積。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體積”和“容積”,你對它們的定義有什么不理解,可以提一提。

問:杯子有體積嗎?杯子的體積和容積分別指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操作使學生直觀感知什么是容積,從而得出容積的概念,這樣就會從一種感性認識很容易升華為理性認識。)

四、習題設計

1.42頁“試一試”

誰搭的長方體體積大?你有什么辦法知道?

怎樣計算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

2.玩玩橡皮泥(伴樂)。

要求:用一團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長方體,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體哪一個體積大?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狀的物體,體積有沒有變化?

學生獨立思考后討論,全班交流。

小結:同一物體形狀發(fā)生了變化,但體積保持不變。

3.“練一練”第2題

學生充分觀察討論。

(同樣10枚硬幣,第一堆與第二堆比,因為一枚1元硬幣比一枚1角硬幣大,所以第一堆體積大;而第一堆與第三堆比,都是同樣的硬幣,只是堆放的方式不同,所以體積不變。)

3.“練一練”第3題

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

(如果每個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

五、全課總結(略)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新世紀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41頁“體積與容積”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體積與容積》的學習。這節(jié)課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體積單位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感知體積單位。

【學生分析】

這節(jié)課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xiàn)實原型,與現(xiàn)實生活關系非常緊密,這是他們理解和發(fā)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空間觀念,我將視野拓寬到生活的空間,重視現(xiàn)實世界中有關體積和容積的問題,把它們作為教學的基礎。學生在他們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許多關于體積和容積的經驗,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實物出發(fā),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學生學習時可能遇到的疑問是:體積和容積差不多呀,怎么分呢?測量體積是不是從物體的外圍量,而容積是不是從容器的里面量呢?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體積、容積的意義。

②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

③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換算。

④會進行體積和容積之間的換算。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②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關注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同學們都看見過動畫片《貓捉老鼠》吧?為什么每到一個地方,小老鼠能輕易的通過,而貓卻被撞的非常慘?

2、生活中你還見過這樣的例子嗎?

3、比較一些容易看出大小的物體。

(師手中拿著兩個不一樣大的鉛筆盒)

問:這兩個鉛筆盒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p>

師:誰能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比較大?哪些物體比較小?

師:這樣的例子是舉不完的。老師手中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梨,看一下哪個大?(請同學猜一猜)

師:用眼睛看很難做出判斷。想想看能用什么辦法解決?(生想辦法,說一說)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說一說”的活動讓學生感受物體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體有多有少。

二、實驗

(師出使兩個有刻度的量杯,里面盛有同樣多的水)

師:請大家觀察一下,現(xiàn)在的水在哪個位置?

先把蘋果放入水中,同學們觀察發(fā)生什么變化。

水面上升了,說明什么?(蘋果占了空間,把水往上擠)

把梨放入水中,水面也上升。

師:觀察比較兩個杯子的水位,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為什么?

小結:從剛才的實驗中,我們知道兩個果都占有一定的空間,但所占空間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其實,所有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如:某某占有一定的空間,課桌占也有一定的空間。你還能舉出例子嗎?

師:物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

揭示概念: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比一比,老師的體積與某同學比誰大?像這樣的例子你會舉嗎?

結論:這說明蘋果或梨占有一定的空間。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

設計意圖:采用直觀實驗的方法,引導學生解決蘋果和梨的“大小”問題,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讓學生在討論中逐步明白體積占空間的大小不一樣。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隨后揭示體積概念。

三、想一想

(出示盛水的杯子)

師:這是一個裝水的容器。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容器?

(出示杯子和碗)

師:杯子和碗誰裝的水多?你能設計一個實驗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討論,說辦法。選擇一種全班實驗

實驗:將杯子和碗裝滿水,然后將水倒入同樣大小的有刻度的杯子中,觀察水位的刻度。

師:從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杯子裝的水比碗多,我們就說杯子的容積比碗大。

師:什么是容積?說說你的理解?

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容器的容積。

演示:倒半杯水,這時候所裝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積?再倒?jié)M,此時杯子所容納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積。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體積”和“容積”,你對它們的定義有什么不理解,可以提一提。

問:杯子有體積嗎?杯子的體積和容積分別指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操作使學生直觀感知什么是容積,從而得出容積的概念,這樣就會從一種感性認識很容易升華為理性認識。)

四、習題設計

1、42頁“試一試”

誰搭的長方體體積大?你有什么辦法知道?

怎樣計算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

2、玩玩橡皮泥(伴樂)。

要求:用一團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長方體,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體哪一個體積大?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狀的物體,體積有沒有變化?

學生獨立思考后討論,全班交流。

小結:同一物體形狀發(fā)生了變化,但體積保持不變。

3、“練一練”第2題

學生充分觀察討論。

(同樣10枚硬幣,第一堆與第二堆比,因為一枚1元硬幣比一枚1角硬幣大,所以第一堆體積大;而第一堆與第三堆比,都是同樣的硬幣,只是堆放的方式不同,所以體積不變。)

3、“練一練”第3題

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

(如果每個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

五、全課總結(略)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2、在操作、實踐交流中,讓學生感受物體的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量杯1 石子2枚 正方體2個 長方體1個

太空杯1個 盒子若干

學具準備:

橡皮泥少量

課前準備:

文具 數(shù)學書 小學數(shù)學作業(yè)本 橡皮泥(放到桌斗里)做好準備的,就可以靜息了。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烏鴉喝水

師:同學們都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吧?其實在這個故事里還蘊含著有趣的數(shù)學知識呢!來,一起欣賞!(電腦出示烏鴉喝水動畫)

師:烏鴉最后為什么喝到了水?

生:放了石子,瓶子里的水面上升了。

師:放了石子,為什么水面會上升?

生:石子占了空間,把水往上擠。

師:哦,原來是這樣: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間,導致了水面上升。所以烏鴉喝到了水。板書:占空間。

(設計意圖:在這部分教學中,開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聯(lián)系學生聲辯的事介入學習的主題,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

環(huán)節(jié)二:模仿烏鴉喝水(黑白石子,一大一小)

師:我把烏鴉喝水的情境,搬到了咱班。來看:現(xiàn)在,在桌面上有兩個量杯,里面放了同樣多的水。(把量杯放在桌子上)我把一枚小石子放入水中水面會怎樣?

生:上升

師:為什么?

生:因為石子要占一定的空間。

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水面大致上升的位置,用左手比劃一下?不要動。

師:假如我把這枚大石子放進去,水面會怎樣?(上升)會上升到什么位置?用右手比劃一下。

師:帶著你們的猜測,看這里,老師真的放進去,引導學生觀察。

師:和你猜的一樣嗎?為什么一個上升的多一些,一個上升的少一些?

生1:一大一小

生2:小石子占得空間小一些,水面上升的小一些;大石子占得空間大一些,水面上升的多一些。

環(huán)節(jié)三:舉生活中的例子,得出體積定義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不同的物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占空間的大小)。在我們生活中就有這樣占空間大小的例子。講桌占有一定的空間,數(shù)學書也占有一定的空間,講桌占的空間大,課本占的空間小。

誰還能舉這樣的例子。

學生舉例:郭老師占的空間大,我占的空間?。晃木吆姓嫉目臻g大,一支筆占的空間?。粫裾嫉每臻g大,空調占的空間小……

師總結:同學們舉得例子可真不少,看來,和大石子和小石子一樣,許多物體都占有空間,并且是有的占空間大,有的小。數(shù)學上,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

教師揭示概念并板書: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

誰能舉例來說一說?

師:文具盒占空間的大小叫文具盒的體積??照{的體積,桌子的體積。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開展實驗活動,從活動中發(fā)現(xiàn)兩個物體放入水中后都占據(jù)了一定的空間,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樣,說明這兩個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不一樣。然后,揭示體積的概念。)

環(huán)節(jié)四:玩橡皮泥(鞏固定義)

師:大家表現(xiàn)真棒,我們放松一下,做個游戲,聽好要求:

用一團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揉成球,第二次把它搓成條,第三次揉成球。捏成的物體哪一個體積大?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狀的物體,體積有沒有變化?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次深刻體驗同一物體,形狀改變了,體積保持不變。)

環(huán)節(jié)五:設計實驗方案,感知容積意義

教師拿出一個杯子問:杯子的體積就是……?它是用作做什么用的?像這類能夠盛放物體的器具我們把它叫做容器。誰能舉出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容器?

師:老師這有兩個容器,出示一大一小,哪一個裝水多呢?

師:(出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杯子)那這樣兩個水杯哪一個裝水多呢?你能想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小組討論)

【預測:①先把一個水杯裝滿水,然后倒入另一個水杯,如果第二個量杯中的水不滿,說明第二個水杯大;如果第二個水杯中的水正好也滿了,而且沒有剩余,說明兩個杯子一樣大;如果第二個水杯中的水溢出,說明第一個水杯大。②先把兩個水杯都裝滿水,再分別把水量杯中,以此來判斷誰裝的水多?!?/p>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知道了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有多有少。它所能夠容納這些物體的體積,就是這個容器的容積。

板書: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作容器的容積。

演示:倒半杯水,這時候所裝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積?為什么?那要裝多少水才是杯子的容積?(再倒?jié)M,此時杯子所容納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積)

師:誰能舉例說一說什么是容器的容積?

師:舉例石頭和杯子,說明有的物體沒有容積。

(設計意圖:“在學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納物體體積的大小打基礎上,揭示容積的概念。并進行體積和容積概念的對比,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環(huán)節(jié)六:體積與容積的區(qū)別

出示一個水杯。

說一說,水杯的體積指的是什么?它的容積又指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一般情況下,物體的容積比體積小。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體積和容積的異同,從而達到熟練掌握體積和容積概念的本質屬性,同時讓學生融會貫通形成概念體系。)

環(huán)節(jié)七:總結

師:現(xiàn)在靜息,和老師一起回顧今天所學的內容

環(huán)節(jié)八:練習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九:課本練習,小狀元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8)

一、教材說明:《體積與容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41頁至42頁內容。

二、教材分析:

體積與容積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理解物體體積與容積的意義。

三、學生特點:

體積與容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學生只學習掌握了平面圖形的面積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與計算方法。體積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學生空間概念的一次飛躍,其實在生活中學生經常遇到物體占據(jù)空間的事例,只不過不會用體積這一數(shù)學語言來描述它,而是用占位置描述這一現(xiàn)象。從學生的認知水平看,這部分內容從平面到空間,知識跨度大、難度高,教學中學生較難理解。

四、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理解物體的體積與容積的意義。

2、使學生建立體積概念,理解體積的大小與形狀變化無關的原理。

3、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

五、教學理念:

本課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對于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空間觀念是在經驗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通過再現(xiàn)《烏鴉喝水》的故事把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然后再通過實物觀察活動、想象活動、操作與表達等活動讓學生感知和體驗體積與容積的意義,發(fā)展空間觀念。

六、教學準備:

教具: 多媒體課件、杯子、米、木塊、西瓜、梨、油瓶、茶葉罐等。

學具:土豆、水、大小量杯、每組12個小正方體。

七、教學過程:

(一)認識物體占空間

1、師:同學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一起隨著電腦動畫再去聽一遍好不好?(師出示電腦畫面學生欣賞。)

師:這只烏鴉動動腦,想了個什么辦法喝到瓶底里的水?

師:為什么石頭丟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了呢?

師隨著學生的回答小結:原來石頭要占一定的空間。

2、師出示裝滿米的杯子。

師:下面請看老師這個杯子,在這個杯子里老師裝了滿滿一杯

米,現(xiàn)在我把米倒在袋子里,放進一塊木塊,你想想,剛才倒出的米還能裝得下嗎?為什么?

師:我把木塊取出,換一包紙巾進去,結果又會怎樣?

3、認識任何物體都要占空間

師:好,閉上眼睛,想象這個杯子在不斷變大、變大,變得臉盆一樣大了,變得小游泳池一樣大了,最后變得像我們上課的教室一樣大了,睜開眼睛,看看四周,什么占了空間?

師:水要占空間,人要占空間,米要占空間,木塊要占空間,還有同學們說的物體都要占空間,這說明了什么呢?

師小結:只要是物體它都要占一定的空間。(板書:占空間)

(二)認識物體占空間有大有小

1、師手舉西瓜、梨問:我手上的西瓜、梨誰占的空間大?誰占的空間小?

師:物體不僅要占空間,而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概念)

生齊聲讀體積概念。

2、師:剛才的西瓜和梨,我們可以說西瓜的體積比梨的體積大或梨的體積比西瓜的體積小,在我們的身邊,有著許許多多這樣的例子,你能像我這樣說給小組同學聽嗎?說一說。

同學交流。

3、師:有些物體的體積大小我們一眼就能分辨出來,而有的物體的體積我們用肉眼一時難以分辨,像這兩個土豆(師手舉兩個差不多大小的土豆)你說誰的體積大?

師:到底哪個土豆體積大,你們能商量出一個好的比較方法來嗎。

小組商量。

小組匯報:(可能會想出以下兩個辦法)辦法一、用兩個一樣大小的杯子,裝上一樣多的水,然后把兩個土豆放入兩杯水中,看哪個杯子里的水升得高,哪個土豆的體積就大。

辦法二、用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裝滿水,然后分別把兩個土豆放入水中,看誰漏出的水多。

4、學生領取活動材料進行實踐活動。

各組匯報實踐結果。

師:你們組中哪個杯子中的土豆大?你們是怎樣判斷出來的?

(三)認識容積的意義。

1、師:還記得同學們在舉例中說到冰箱、柜子,像這兩種物體打開里面是空的,可以裝東西,容納別的物體,我們稱它們?yōu)槿萜鳌#ò鍟喝萜鳎┠氵€見過什么容器?

2、師:(手拿一高痩一矮胖量杯)問:你們看,它們可以裝什么?如果我往里裝水的話,誰會裝的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證明你的猜測?

老師根據(jù)學生說的方法動手試一試。

3、師揭示容積一詞并讓學生說說通過演示活動,你怎么理解容積的意義。

師小結并板書容積的意義。

4、例舉:油瓶所能容納的油的體積就是油瓶的容積。學生試舉例。

5、辨析:出示裝有半杯水的杯子,這時杯中所裝水的體積是不是杯子的容積。

(四)揭題看書。

(五)談談體積與容積的區(qū)別。

(六)練習。

1、書中試一試。

2、用12個大小一樣的小正方體搭出不同形狀的物體。

師:老師為每個小組的同學準備了12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請你們小組的同學共同合作,發(fā)揮想象,用這12個正方體搭出美麗的形狀。

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合作搭建。

師:請各個小組匯報一下你們搭出了什么?

師:你們真不錯,搭出了不同形狀的物體。你們所搭物體的體積大小怎樣?為什么?

師;形狀不一樣,體積一樣。這說明了什么?

小結:體積的大小和它的形狀無關。

3、書中練一練1、2、3。

(七)總結。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經歷體積與容積的概念的建立過程,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感知常用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大小,能正確地選擇合適的單位進行相應數(shù)量的計量。

2、在親歷感知,在感悟中形成對學科學習的內在興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通過參與試驗、分析與嘗試,掌握體積和容積概念,會確定體積和容積相應并能正確地把握體積的大小。

教學方法動手操作、分析、合作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準備一個盛水的量杯一個土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

二、感受物體的體積

1、分組實驗

方法:將土豆放入一個盛水的量杯中,注意記錄放入前后的水位高度。

猜想:量杯中的水位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觀察:通過對上面實驗的觀察,有什么發(fā)現(xiàn)?看到土豆放入時,水位上升了;取出時,水位又基本復原。

思考:這個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生:土豆占有空間,入水時,水會被擠開,造成水位上升;而取出時,土豆所占的位置空出,水于是又復原。

2、體積的意義:

師引導學生讀書57頁中間文字并結合實驗同桌交流自己所理解的體積的概念。

3、想一想:你還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體的體積嗎?

三、感受物體的容積

1、①1箱牛奶的體積與6盒牛奶的體積比?(1箱牛奶體積大于6盒牛奶的體積。)②1盒牛奶的體積與1杯牛奶的體積比?(1盒牛奶的體積大于1杯牛奶的體積。)

從上面的結論中你想到了什么?(整個容器體積大于內中裝的體積)

2、歸納容積的意義(板書)

3、同桌互相舉例說明物體的體積與容器,及其大小比較。

四、體積單位

1、長度、面積和體積基本單位的確定:

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為1立方厘米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為1立方分米

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為1立方米

感覺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

(1)如果同學們在正方體模型中蹲著,會蹲下幾個?

(2)如果把書包放在這個正方體模型中壘起來,大約可以壘多少個?

2、容積單位的確定:

師指出:我把能容納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物體的容積的大小分別叫做1毫升和1升。

在生活中計量液體的體積常以毫升和升為單位。(讓學生認真閱讀理解5960頁中的文字,然后同桌相互說一說)

3、課堂活動:60頁1、2題。通過課堂互動,讓學生在搜索和交流中熟悉和增強體積和容積單位大小的實感。

五、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感受?

六、布置作業(yè)

課本62-63頁練習十二第1、2、5題。

第二課時

1、掌握體積單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能正確地進行單位間的改寫。

2、讓學生參與單位間進率的探究中感知。深化認識與把握。

3、感悟數(shù)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進而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讓學生借助對模型的分層探討,理解常用體積單位和容積單位間的進率的由來,并掌握體積單位改寫的方法。

教學方法知識遷移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復習體積與容積的意義

一瓶礦泉水的標簽寫著:凈含550ML,表示瓶中水的(容量、體積、容積)是550ML。

讓學生認真一議,弄清問題是什么。顯然是針對水的,由于水不是容器,不可能有容量、容積之說。所以只能是體積。

2、復習常見的體積單位

回顧一下常見的體積單位

3、導入新課

板書:體積與體積單位

二、合作探究

1、例5的教學:體積單位進率的的探討

(1)課件展示例5: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組探究

全班反饋:一排10個,一層100個,10層1000個。

(2)探討

(3)填空

(4)熟記。

找出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規(guī)律

同桌互說互測

2、例6的教學:體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1)課件展示例6;說一說,算一算

先讓學生議一議:

所示問題的實質是什么?怎么解決?再獨立完成,最后進行全班反饋

反饋:問題的實質方法

思路的再反思

三、課堂活動:練習與操作

1、小組合作:估一估,量一量

2、練一練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體積單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和轉化方法。

五、布置作業(yè)

4、6、7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1、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意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2、體積與容積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但體積和容積又是學生比較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

學情分析

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對于概念教學,比較抽象,難于理解。學生們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從他們身邊的事物出發(fā),把概念變得形象化、具體化,學生會更容易接受。本課的`重點是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體積的概念是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意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增強合作精神和喜愛數(shù)學的情感。

現(xiàn)代教學手段:使用多媒體課件,使抽象變直觀,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手段的優(yōu)勢。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體積和容積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探究《體積與容積》這一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嗎?為什么烏鴉最后能喝到水呢?誰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生自由發(fā)言)

(1)認識體積

1、初步感受空間。

師:老師往水里放一個蘋果,蘋果占空間嗎?放一枚硬幣,硬幣占空間嗎?橡皮占空間嗎?鉛筆盒占空間嗎?桌子呢?凳子呢?還有什么東西占空間?師: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占空間?在水里占空間,拿出來呢?(也占空間)板書:空間。

2、空間也有大小。

師:橡皮與鉛筆盒比誰占得空間大,誰占得空間?。孔雷优c凳子呢?板書:大小

3、體積的概念。

4、比較體積大小。

香蕉和雞蛋。

老師叫一位學生上臺,問:“你有體積嗎?老師有體積嗎?誰的體積大?”請這位同學變換位置,站在教室的不同地方,問:“它的體積變了嗎?他的什么變了?說明了什么?”(物體的位置變化了,但體積不變)

師:“橡皮泥是什么形狀的?(長方體。)把橡皮泥捏成球體,同時問:“它這時是什么形狀?(球體)它的體積變了嗎?他的什么變了?(形狀)說明了什么?(物體的形狀變化了,但體積不變。)生活中你見到過這樣的事情嗎?(生:媽媽把一團面搟成一個薄餅。生:奶奶把一個黃瓜切成了一片片的。)(2)認識容積

1、出示:飲料瓶,水杯,茶葉罐。

師:請迅速給這三個物體按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排一排。

2、認識容器。

師:他們是用來干什么的?(學生1:裝飲料、學生:2盛水,學生3:裝茶葉)教師:容納東西(板書:容納東西)

師:還有什么能用來裝東西?

師:像臉盆、油桶、水杯這些能容納東西的物體,我們稱之為容器。

板書:容器

3、感受物體容積。

4、出示容積概念

(四)復習鞏固,升華主題

1、出示課件。誰搭的體積大?

2、出示課件。那一個的體積大?

3、出示課件。

(五)總結評價

師: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對自己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經歷體積與容積的概念的建立過程,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感知常用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大小,能正確地選擇合適的單位進行相應數(shù)量的計量。

2、在親歷感知,在感悟中形成對學科學習的內在興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通過參與試驗、分析與嘗試,掌握體積和容積概念,會確定體積和容積相應并能正確地把握體積的大小。

教學方法動手操作、分析、合作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準備一個盛水的量杯一個土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

二、感受物體的體積

1、分組實驗

方法:將土豆放入一個盛水的量杯中,注意記錄放入前后的水位高度。

猜想:量杯中的水位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觀察:通過對上面實驗的觀察,有什么發(fā)現(xiàn)?看到土豆放入時,水位上升了;取出時,水位又基本復原。

思考:這個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生:土豆占有空間,入水時,水會被擠開,造成水位上升;而取出時,土豆所占的位置空出,水于是又復原。

2、體積的意義:

師引導學生讀書57頁中間文字并結合實驗同桌交流自己所理解的體積的概念。

3、想一想:你還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體的體積嗎?

三、感受物體的容積

1、①1箱牛奶的體積與6盒牛奶的體積比?(1箱牛奶體積大于6盒牛奶的體積。)②1盒牛奶的體積與1杯牛奶的體積比?(1盒牛奶的體積大于1杯牛奶的體積。)

從上面的結論中你想到了什么?(整個容器體積大于內中裝的體積)

2、歸納容積的意義(板書)

3、同桌互相舉例說明物體的體積與容器,及其大小比較。

四、體積單位

1、長度、面積和體積基本單位的確定:

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為1立方厘米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為1立方分米

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為1立方米

感覺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

(1)如果同學們在正方體模型中蹲著,會蹲下幾個?

(2)如果把書包放在這個正方體模型中壘起來,大約可以壘多少個?

2、容積單位的確定:

師指出:我把能容納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物體的容積的大小分別叫做1毫升和1升。

在生活中計量液體的體積常以毫升和升為單位。(讓學生認真閱讀理解5960頁中的文字,然后同桌相互說一說)

3、課堂活動:60頁1、2題。通過課堂互動,讓學生在搜索和交流中熟悉和增強體積和容積單位大小的實感。

五、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感受?

六、布置作業(yè)

課本62-63頁練習十二第1、2、5題。

第二課時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體積與容積單位》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

1、掌握體積單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能正確地進行單位間的改寫。

2、讓學生參與單位間進率的探究中感知。深化認識與把握。

3、感悟數(shù)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進而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讓學生借助對模型的分層探討,理解常用體積單位和容積單位間的進率的由來,并掌握體積單位改寫的方法。

教學方法知識遷移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復習體積與容積的意義

一瓶礦泉水的標簽寫著:凈含550ML,表示瓶中水的(容量、體積、容積)是550ML。

讓學生認真一議,弄清問題是什么。顯然是針對水的,由于水不是容器,不可能有容量、容積之說。所以只能是體積。

2、復習常見的體積單位

回顧一下常見的體積單位

3、導入新課

板書:體積與體積單位

二、合作探究

1、例5的教學:體積單位進率的的探討

(1)課件展示例5: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組探究

全班反饋:一排10個,一層100個,10層1000個。

(2)探討

(3)填空

(4)熟記。

找出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規(guī)律

同桌互說互測

2、例6的教學:體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1)課件展示例6;說一說,算一算

先讓學生議一議:

所示問題的實質是什么?怎么解決?再獨立完成,最后進行全班反饋

反饋:問題的實質方法

思路的再反思

三、課堂活動:練習與操作

1、小組合作:估一估,量一量

2、練一練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體積單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和轉化方法。

五、布置作業(yè)

4、6、7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新世紀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41頁“體積與容積”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體積與容積》的學習。這節(jié)課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體積單位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感知體積單位。

【學生分析】

這節(jié)課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xiàn)實原型,與現(xiàn)實生活關系非常緊密,這是他們理解和發(fā)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空間觀念,我將視野拓寬到生活的空間,重視現(xiàn)實世界中有關體積和容積的問題,把它們作為教學的基礎。學生在他們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許多關于體積和容積的經驗,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實物出發(fā),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學生學習時可能遇到的疑問是:體積和容積差不多呀,怎么分呢?測量體積是不是從物體的外圍量,而容積是不是從容器的里面量呢?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體積、容積的意義。

②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

③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換算。

④會進行體積和容積之間的換算。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②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關注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同學們都看見過動畫片《貓捉老鼠》吧?為什么每到一個地方,小老鼠能輕易的通過,而貓卻被撞的非常慘?

2.生活中你還見過這樣的例子嗎?

3.比較一些容易看出大小的物體。

(師手中拿著兩個不一樣大的鉛筆盒)

問:這兩個鉛筆盒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小?

師:誰能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比較大?哪些物體比較?。?/p>

師:這樣的例子是舉不完的。老師手中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梨,看一下哪個大?(請同學猜一猜)

師:用眼睛看很難做出判斷。想想看能用什么辦法解決?(生想辦法,說一說)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說一說”的活動讓學生感受物體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體有多有少。

二、實驗

(師出使兩個有刻度的量杯,里面盛有同樣多的水)

師:請大家觀察一下,現(xiàn)在的水在哪個位置?

先把蘋果放入水中,同學們觀察發(fā)生什么變化。

水面上升了,說明什么?(蘋果占了空間,把水往上擠)

把梨放入水中,水面也上升。

師:觀察比較兩個杯子的水位,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為什么?

小結:從剛才的實驗中,我們知道兩個果都占有一定的空間,但所占空間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其實,所有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如:某某占有一定的空間,課桌占也有一定的空間。你還能舉出例子嗎?

師:物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

揭示概念: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比一比,老師的體積與某同學比誰大?像這樣的例子你會舉嗎?

結論:這說明蘋果或梨占有一定的空間。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

設計意圖:采用直觀實驗的方法,引導學生解決蘋果和梨的“大小”問題,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讓學生在討論中逐步明白體積占空間的大小不一樣。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隨后揭示體積概念。

三、想一想

(出示盛水的杯子)

師:這是一個裝水的容器。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容器?

(出示杯子和碗)

師:杯子和碗誰裝的水多?你能設計一個實驗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討論,說辦法。選擇一種全班實驗

實驗:將杯子和碗裝滿水,然后將水倒入同樣大小的有刻度的杯子中,觀察水位的刻度。

師:從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杯子裝的水比碗多,我們就說杯子的容積比碗大。

師:什么是容積?說說你的理解?

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容器的容積。

演示:倒半杯水,這時候所裝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積?再倒?jié)M,此時杯子所容納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積。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體積”和“容積”,你對它們的定義有什么不理解,可以提一提。

問:杯子有體積嗎?杯子的體積和容積分別指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操作使學生直觀感知什么是容積,從而得出容積的概念,這樣就會從一種感性認識很容易升華為理性認識。)

四、習題設計

1.42頁“試一試”

誰搭的長方體體積大?你有什么辦法知道?

怎樣計算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

2.玩玩橡皮泥(伴樂)。

要求:用一團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長方體,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體哪一個體積大?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狀的物體,體積有沒有變化?

學生獨立思考后討論,全班交流。

小結:同一物體形狀發(fā)生了變化,但體積保持不變。

3.“練一練”第2題

學生充分觀察討論。

(同樣10枚硬幣,第一堆與第二堆比,因為一枚1元硬幣比一枚1角硬幣大,所以第一堆體積大;而第一堆與第三堆比,都是同樣的硬幣,只是堆放的方式不同,所以體積不變。)

3.“練一練”第3題

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

(如果每個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

五、全課總結(略)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經歷體積與容積的概念的建立過程,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感知常用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大小,能正確地選擇合適的單位進行相應數(shù)量的計量。

2、在親歷感知,在感悟中形成對學科學習的內在興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通過參與試驗、分析與嘗試,掌握體積和容積概念,會確定體積和容積相應并能正確地把握體積的大小。

教學方法動手操作、分析、合作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準備一個盛水的量杯一個土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

二、感受物體的體積

1、分組實驗

方法:將土豆放入一個盛水的量杯中,注意記錄放入前后的水位高度。

猜想:量杯中的水位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觀察:通過對上面實驗的觀察,有什么發(fā)現(xiàn)?看到土豆放入時,水位上升了;取出時,水位又基本復原。

思考:這個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生:土豆占有空間,入水時,水會被擠開,造成水位上升;而取出時,土豆所占的位置空出,水于是又復原。

2、體積的意義:

師引導學生讀書57頁中間文字并結合實驗同桌交流自己所理解的體積的概念。

3、想一想:你還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體的體積嗎?

三、感受物體的容積

1、①1箱牛奶的體積與6盒牛奶的體積比?(1箱牛奶體積大于6盒牛奶的體積。)②1盒牛奶的體積與1杯牛奶的體積比?(1盒牛奶的體積大于1杯牛奶的體積。)

從上面的結論中你想到了什么?(整個容器體積大于內中裝的體積)

2、歸納容積的意義(板書)

3、同桌互相舉例說明物體的體積與容器,及其大小比較。

四、體積單位

1、長度、面積和體積基本單位的確定:

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為1立方厘米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為1立方分米

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為1立方米

感覺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

(1)如果同學們在正方體模型中蹲著,會蹲下幾個?

(2)如果把書包放在這個正方體模型中壘起來,大約可以壘多少個?

2、容積單位的確定:

師指出:我把能容納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物體的容積的大小分別叫做1毫升和1升。

在生活中計量液體的體積常以毫升和升為單位。(讓學生認真閱讀理解5960頁中的文字,然后同桌相互說一說)

3、課堂活動:60頁1、2題。通過課堂互動,讓學生在搜索和交流中熟悉和增強體積和容積單位大小的實感。

五、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感受?

六、布置作業(yè)

課本62-63頁練習十二第1、2、5題。

第二課時

1、掌握體積單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能正確地進行單位間的改寫。

2、讓學生參與單位間進率的探究中感知。深化認識與把握。

3、感悟數(shù)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進而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讓學生借助對模型的分層探討,理解常用體積單位和容積單位間的進率的由來,并掌握體積單位改寫的方法。

教學方法知識遷移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復習體積與容積的意義

一瓶礦泉水的標簽寫著:凈含550ML,表示瓶中水的(容量、體積、容積)是550ML。

讓學生認真一議,弄清問題是什么。顯然是針對水的,由于水不是容器,不可能有容量、容積之說。所以只能是體積。

2、復習常見的體積單位

回顧一下常見的體積單位

3、導入新課

板書:體積與體積單位

二、合作探究

1、例5的教學:體積單位進率的的探討

(1)課件展示例5: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組探究

全班反饋:一排10個,一層100個,10層1000個。

(2)探討

(3)填空

(4)熟記。

找出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規(guī)律

同桌互說互測

2、例6的教學:體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1)課件展示例6;說一說,算一算

先讓學生議一議:

所示問題的實質是什么?怎么解決?再獨立完成,最后進行全班反饋

反饋:問題的實質方法

思路的再反思

三、課堂活動:練習與操作

1、小組合作:估一估,量一量

2、練一練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體積單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和轉化方法。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14)

教學重點:

理解體積與容積的概念。

教學難點:

體積與容積兩個概念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教具、學具準備:

量杯、水槽、蘋果、紅薯、土豆、正方體方塊、橡皮泥、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播放《烏鴉喝水》的片斷。

問:水面為什么會上升?空間

學生回答后教師追問:如果把這個(蘋果)放入這一滿杯水中會怎樣?為什么?蘋果放到裝滿水的杯子里,水為什么會溢出來?”“溢出來的水與放入杯里的蘋果有什么關系?”

二、教授新課。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揭示體積意義。

那誰能說一說這個土豆和紅薯誰占的空間大嗎?你能一眼看出誰大誰小嗎?有什么辦法比較出他們到底是誰大?(實驗)。

主要讓學生說出物體放入量杯后,水面所發(fā)生的變化,并說出為什么?

請大家觀再察比較一下2個杯子水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是什么原因呢?上升的水與瓶子里的土豆或紅薯有關系嗎?”

從剛才的實驗中我們知道土豆和紅薯都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各自占的空間是不一樣的。事實上所有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如課桌占有一定的空間,課本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物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

數(shù)學上像蘋果所占空間的大小就叫蘋果的體積,土豆所占空間的大小就叫土豆的體積……

問:你認為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呢?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就可以說紅薯的體積比土豆的體積大。

引發(fā)說理:我們每個同學有沒有體積?你認為誰的體積最大?為什么?

2、同學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體積,下面的3個物體,你能根據(jù)他們的體積,按由大到小的順序重新排列嗎?

可樂瓶,茶葉盒,墨水瓶。

可樂瓶可以用來作什么?茶葉盒呢?

象這樣可以用來盛放東西的物體我們稱之為容器。板書

如果可樂瓶裝滿了水,水的體積就是瓶子的容積。這個茶葉盒所能容納茶葉的多少就是它的容積,誰來說說什么是墨水瓶的容積?

你能從生活中也這樣說說嗎?也就是說只有什么才有容積呢?

誰能總結一下,什么是容器的容積?

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作容器的容積。

請同學們看這里,燒杯裝半杯水,我說現(xiàn)在水的體積就是這個燒杯的容積,你同意嗎?為什么?

那這三個容器它們誰的容積最大?誰的容積最小呢?

你還能找出生活中的2個容器來比較一下它們容積的大小嗎?

3、比較教材的2個容器(或者2個礦泉水瓶子)

它們誰的容積大,誰的???

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4、老師還有一個題目想挑戰(zhàn)一下嗎?

保溫杯子(體積較大但容量較小)和礦泉水瓶子的例子

“杯子的體積和容積一樣嗎?”討論杯子的體積和容積分別指什么?

學生討論容積和體積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容積和體積有什么不同嗎?

生:容積的測量應該用容器的里面進行,體積的測量應該從容器的外面進行。

三、基礎練習。

1、42頁“試一試”

誰搭的長方體體積大?你有什么辦法知道?

怎樣計算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

2、“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思考后討論,全班交流。

小結:同一物體形狀發(fā)生了變化,但體積保持不變。要求:用一團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長方體,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體哪一個體積大?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任意形狀的物體,體積有沒有變化?

3、“練一練”第2題

學生充分觀察討論。

(同樣10枚硬幣,第一堆與第二堆比,因為一枚1元硬幣比一枚1角硬幣大,所以第一堆體積大;而第一堆與第三堆比,都是同樣的硬幣,只是堆放的方式不同,所以體積不變。)

4、“練一練”第3題

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

(如果每個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

四、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15)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這個故事里蘊藏著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數(shù)學知識呢。(學生講解烏鴉喝水的故事)。這只烏鴉多聰明呀,那你們知道(1)烏鴉為什么能喝到水了?(2)瓶子里的水面為什么升高了?(3)烏鴉為什么要放許多小石子?

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因為石子占了水的空間,水被擠得沒地方去,所以會上升。(教師板書“空間”二字)

二、認識體積

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也像聰明的烏鴉一樣去發(fā)現(xiàn)研究生活中的數(shù)學知識,好嗎?那我們現(xiàn)在就開始我們的空間發(fā)現(xiàn)之旅.

1、出示實驗要求,學生進行實驗

交流小組為單位,交流做實驗的結果。

師小結:從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都占了一定的空間板書(占空間),粉筆占空間嗎?你們占空間嗎?我占空間嗎?還有什么占空間?

生:(學生計討論書、本、筆等文具都占空間。)

師:除了教室里的,教室外面還有什么占空間嗎?

生:有!電視,冰箱,床等。

師:空氣占空間嗎?(師用手抓)你抓不著,還占空間?(氣球里 的氣吹得太足就會炸)所以空氣也占空間說得太好了,(鼓掌)細菌占空間嗎?你根本看不見。(在顯微鏡下看見)這些東西都占空間,誰能用兩個字來概括一下,什么占空間?生:物體。(師板書 物體)齊讀。

現(xiàn)在我們繼續(xù)空間發(fā)現(xiàn)之旅

2出示實驗要求,學生實驗

匯報交流小組為單位,交流做實驗的結果。

小結:從剛才的實驗中,我們知道兩個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但所占空間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如:桃子占的空間大,紅棗占的空間小。

你還能舉出例子嗎?

師:(讓一名學生到前面和老師站在一起)同學們,我倆誰占的空間大,那我和姚明誰占的空間大,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老師占的空間大,學生占的空間小,發(fā)現(xiàn)了占的空間有大有小。

師:下邊聽課的教師中,有沒有比我占的空間大的,有沒有比學生占的空間小的?

生:后排的那位男老師占的空間比你大,沒有比學生占的空間小的。

師:你手里的文具,誰比誰占的空間???誰比誰占的空間大?

生:鉛筆占的空間比文具盒占的空間小,書比鉛筆占的空間大。

師:鉛筆占空間的大小是鉛筆的體積,某同學占空間的大小是某同學的體積。物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請大家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什么叫體積

揭示概念: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板書齊讀)

3、師:(找出三個學生走向前來)

師:請按照老師口令做,說口令三個學生跟著做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知識沒有?

生:(學生討論交流)她們三位無論位置和形狀有什么變化,體積是不會變的。也得出了物體不論怎樣擺放,體積是不會變的。

4、師:(拿出西紅柿和黃瓜)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

生:可以用兩個同樣大小的燒杯,裝上同樣多的水,把西紅柿和黃瓜分別放進兩個燒杯里,看哪個燒杯的水漲高了,哪個物體的體積就大。(鼓掌)

師:同學們真聰明,在數(shù)學里這叫做“轉化”。

師:一斤棉花和一斤鐵,誰的體積更大些?生:一斤棉花的體積更大些。

三、認識容積

1.認識容器.出示:茶壺、杯子、紙盒、水桶等物體。

師:這些是什么?它們有什么作用?

師:想一想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生:可以用來裝東西。

師:像茶壺、杯子等可以用來容納別的物體的器皿,我們稱之為容器。教師出示長方體紙盒,打開蓋子請學生觀察。

問:盒內是空的,可以裝東西嗎?

2、師、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體能夠裝東西。你們剛才所說的這些能夠裝東西的物體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

小結:從大家舉的例子看,只有物體里面是空的、能夠裝東西的稱為容器。課件出示箱子、盒子、杯子、倉庫等都是容器)

3、課件出示兩個杯子

師:想一想:誰裝的水多?你能設計一個實驗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討論,說辦法。

請同學上來做

小結:從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個裝的水比第二個多,我們就說(第一杯杯的容積比第二杯大。)

4、現(xiàn)在誰能說說什么是容積?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這個容器的容積。板書

“容納”是什么意思?

(舉例:半瓶水,水的體積是瓶子的容積嗎?演示:倒半杯水水,這時候所裝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積?再倒?jié)M,此時杯子所容納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積。)

5、問:紙盒有體積嗎?紙盒的體積和容積分別指什么?

(1)你認為紙盒的體積與容積一樣嗎?為什么?哪個大?

(2)所有的物體都有體積;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有容積呢?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夠裝東西的物體,才能計量它的容積。一般說來,物體的容積比體積小。

舉例理解容積。

師:現(xiàn)在我們利用這些現(xiàn)成的容器來說一說。這個茶葉筒里能放茶葉,放滿茶葉時,茶葉的體積就是這個茶葉筒的容積。誰再來舉個例子?生:水的體積就是這個杯子的容積。

師:如果把這個杯子裝滿面,什么是這個杯子的容積?生:面的體積就是這個杯子的容積。

師:請你說出以下容器的容積指什么?墨水瓶,水瓶,等

師:請你快速判斷,容器里物體的體積,是不是容器的容積,為什么?(出示課件。)

生:我認為水的體積不是水杯的容積,因為這個杯子沒有裝滿。

生:我認為蘋果之間有空隙,蘋果的體積也不是箱子的容積。

師:看來,要說一個容器的容積,必須把容器裝滿,也就是概念中的“所能容納”,意思是再也裝不下東西了。(板書:所能容納。)齊讀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這個容器的容積。

師:在生活中我們還能遇到很多容器,你能舉個例子說一說它們的容積指的是什么嗎?生:油桶里油的體積就是油桶的容積。

師:你認為他說得嚴密嗎?生:他說得不嚴密,應該是油桶里裝滿油,油的體積才是油桶的容積。

師:希望再發(fā)言的同學能注意到說話的嚴密性。

生:鋼筆水瓶裝滿鋼筆水,鋼筆水的體積是鋼筆水瓶的容積。

師:(老師拿出橡皮泥做成饅頭、燒餅、薄餅等狀、邊做邊問,)它的體積變了嗎?

四、說容積和體積的區(qū)別并練習

3通過剛才的活動,你能說說體積與容積有什么區(qū)別嗎?小組討論 記錄員記錄

現(xiàn)在我們來闖闖關吧

五、總結:今天的空間發(fā)現(xiàn)之旅你有收獲嗎?

1、知道世界上第一個計算出球的體積的人是誰嗎?

2、同學們你們知道阿基米德嗎?下面我們就一起聽一個跟阿基米德有關的故事。(電腦播放)師:故事聽完了,他為什么么興奮得跑回家?你知道他想到的辦法是什么嗎?課后同學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尋找答案。

3、調查你家的鞋盒、抽屜、微波爐的容積。你是怎樣獲得的?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16)

蘇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認識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猜測、驗證等活動,體會到物體是占有空間的,而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小的,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這個容器的容積。

2、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到數(shù)學活動充滿探索與創(chuàng)造,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積極性。

教材簡析:

這節(jié)課的內容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有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些體驗,沒有什么知識基礎,正確理解體積(容積)的意義,對學生運用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教師要非常重視這節(jié)起始課的教學。

例6主要通過三個層次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初步體驗體積的意義。第一層次,讓學生感知桃占去了杯中的一些空間;第二層次,讓學生感知不同的物體所占的空間是有大小的;第三層次,通過操作,來推理驗證對三種水果所占空間大小的判斷。有了這三個層次的活動,學生不僅能體會到物體總是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能夠體會到物體所占的空間是有大小的,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是可以比較的。在操作的過程中,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要把握好以下三點:第一,要將操作的過程清晰地呈現(xiàn)給學生,以便學生進行觀察思考。第二,在每一次操作時,要提醒學生看清操作前的狀態(tài)和操作后的結果。第三,在操作過程中,要適時地提出問題,以啟發(fā)學生結合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思考,并在思考中不斷豐富對體積意義的認識。

例7的教學要緊緊抓住體積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自然過度到容積的意義。

教學過程:

教學例6

1、通過實驗,使學生體會到物體是占有空間的

出示兩個完全一樣的杯子,邊操作邊講述:請同學們看,這里有兩個完全一樣的杯子,左邊的盛滿水,右邊的放了一個桃。

提問:同學們先預測一下,如果把左邊杯子里的水倒入右邊的杯子,結果會怎樣?

學生猜測后提問:那誰來倒一下試試。(學生倒)

提問:結果和同學們預測的一樣,那誰來說一說,為什么會剩下一些水?

引導學生說出:原來兩個杯子裝的水是一樣多的,現(xiàn)在放進去一個桃子,杯中有一部分空間被桃占去了,能裝水的空間就少了。使學生體會到物體占有一定的`空間。

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物體是占有空間的。

2、通過實驗,使學生體會到物體所占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

出示兩個完全一樣的玻璃杯,邊操作邊講述:還是這兩個玻璃杯,一個杯子里放的是桃子,另一個杯子里放的是荔枝(教師準備時,可選擇大小差異較大的兩種水果),同學們想一想,往這兩個杯子里倒水,倒進哪個杯里的水會多一些?

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講述:實際的結果會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試試。讓一個學生到前面倒水(老師只給學生一個杯子)。

提問:怎樣驗證呢?

引導學生說出:把兩種水果拿出來,就可清楚看出哪個杯子裝的水多了。和你們剛才的預測一樣嗎?

提問:同學們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

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兩個杯子能裝的水同樣多,桃占的空間大,因而相應杯中的水就少;荔枝占的空間小,因而相應杯中的水就多。

小結: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知道物體不僅占有空間,而且占有的看見還有大有小。

3、揭示體積的含義

出示3個大小不同的水果,提問:同學們看,這3個水果,哪一個占的空間大?把它們放在同樣大的杯中,再倒?jié)M水,哪個杯里水占的空間大?

學生獨立思考后讓同組的同學交流。

全班交流,使學生明確:哪個水果越大,所占的空間就越大。相反,把它們放在同樣大的杯中,再倒?jié)M水,哪個水果越大,哪個杯里水占的空間反而越小。

提問:通過剛才的3次活動,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是占有空間的,一個物體越大,它占有的空間就越大,反之,一個物體越小,它占有的空間就越小。

小結:通過剛才的活動,同學們感受到物體不僅占有空間,而且占有的空間還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課題:體積 小黑板出示體積的含義)

提問:你能舉例比比兩個物體體積的大小嗎?

學生自由說,讓學生體會到:一個物體越大,它所占的空間越大,體積就越大;反之,體積就越小。

[設計意圖:“體積”的概念對于六年級的學生還是比較抽象的,他們可能知道體積的意思,但讓他們用數(shù)學的語言把它準確表述出來還有一定的困難。于是,借助直觀的且大小不同的水果,讓學生在感興趣的猜測、驗證活動中一步步概括出“體積”的定義,對學生來說,這樣的概念揭示是感性而不空洞的,是有效的。]

教學例7

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書盒子,拿出盒子里裝的書,提問:你能看出哪個盒子里書的體積大一些嗎?

講述:左邊的書體積大,說明左邊的書盒子容納的體積大,右邊書的體積小,說明右邊的書盒子容納的體積小,可見,不同的盒子,容納物體的體積也是有大有小的。我們把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這個容器的容積。(板書課題:容積 小黑板出示容積的含義)一個容器所容納的體積越大,它的容積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提問:那么這兩個盒子,哪個的容積大,為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

[設計意圖:學生正確理解了體積的概念,借助直觀的大小不同的書盒子理解容積的概念是比較容易的,教學時,幫助學生理解到一個容器容納的空間越大,容積越大,反之就越小就可以了,不必花太多的時間。]

完成“試一試”的題目

學生的方法可有多種,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最簡單可行的。

三、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

四、鞏固提高

完成“練一練”的題目

第1題

先讓學生根據(jù)示意圖直接進行判斷,引導學生從體積、容積的含義上去分析原因。

提問:左邊杯子溢出的水的體積相當于哪個物體的體積,右邊的呢?

第2題

讓學生根據(jù)容積的含義進行解釋。

完成“練習五”的第1~4題。

第1題

引導學生說出:因為它們都是由同樣大小的8盒餅干堆成的,所以它們所占空間的大小也就一樣,因此體積也就相等。

通過這道題的練習,讓學生體會到,物體的體積與它的形狀沒有關系,只與它們占有空間的大小有關。

第2題

學生回答,讓學生明確,同樣多的飲料,倒的杯數(shù)越少,說明每個杯子的容積越多。

第3題

事先讓每個學生準備12個同樣大的小正方體。

讓學生根據(jù)要求逐題操作,同桌互查。

第4題

先讓學生說說體積和容積分別指什么,有什么不同,使學生明確:容積是指里面的空間,四周的厚度應排除在外。而體積是指整個盒子所占的空間,四周的厚度也包括在內。

[設計意圖:這里的部分習題,雖然也可以從不同的方面,運用不同的知識進行解釋,但教師還是要引導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有關體積和容積的知識去思考,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體積”、“容積”的含義,并能正確運用這一概念去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17)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2、在操作、實踐交流中,讓學生感受物體的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量杯1石子2枚、正方體2個、長方體1個、太空杯1個盒子若干

學具準備:

橡皮泥少量

課前準備:

文具數(shù)學書 小學數(shù)學作業(yè)本橡皮泥(放到桌斗里)做好準備的,就可以靜息了。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烏鴉喝水

師:同學們都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吧?其實在這個故事里還蘊含著有趣的數(shù)學知識呢!來,一起欣賞?。娔X出示烏鴉喝水動畫)

師:烏鴉最后為什么喝到了水?

生:放了石子,瓶子里的水面上升了。

師:放了石子,為什么水面會上升?

生:石子占了空間,把水往上擠。

師:哦,原來是這樣: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間,導致了水面上升。所以烏鴉喝到了水。板書:占空間。

(設計意圖:在這部分教學中,開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聯(lián)系學生聲辯的事介入學習的主題,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

環(huán)節(jié)二:模仿烏鴉喝水(黑白石子,一大一小)

師:我把烏鴉喝水的情境,搬到了咱班。來看:現(xiàn)在,在桌面上有兩個量杯,里面放了同樣多的水。(把量杯放在桌子上)我把一枚小石子放入水中水面會怎樣?

生:上升

師:為什么?

生:因為石子要占一定的空間。

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水面大致上升的位置,用左手比劃一下?不要動。

師:假如我把這枚大石子放進去,水面會怎樣?(上升)會上升到什么位置?用右手比劃一下。

師:帶著你們的猜測,看這里,老師真的放進去,引導學生觀察。

師:和你猜的一樣嗎?為什么一個上升的多一些,一個上升的少一些?

生1:一大一小、

生2:小石子占得空間小一些,水面上升的小一些;大石子占得空間大一些,水面上升的多一些。

環(huán)節(jié)三:舉生活中的`例子,得出體積定義、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不同的物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占空間的大小)。在我們生活中就有這樣占空間大小的例子。講桌占有一定的空間,數(shù)學書也占有一定的空間,講桌占的空間大,課本占的空間小。

誰還能舉這樣的例子。

學生舉例:郭老師占的空間大,我占的空間?。晃木吆姓嫉目臻g大,一支筆占的空間?。粫裾嫉每臻g大,空調占的空間小、

師總結:同學們舉得例子可真不少,看來,和大石子和小石子一樣,許多物體都占有空間,并且是有的占空間大,有的小。數(shù)學上,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

教師揭示概念并板書: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18)

《體積和容積》的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2、在操作、實踐交流中,讓學生感受物體的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量杯1 石子2枚 正方體2個 長方體1個

太空杯1個 盒子若干

學具準備:

橡皮泥少量

課前準備:

文具 數(shù)學書 小學數(shù)學作業(yè)本 橡皮泥(放到桌斗里)做好準備的,就可以靜息了。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烏鴉喝水

師:同學們都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吧?其實在這個故事里還蘊含著有趣的數(shù)學知識呢!來,一起欣賞!(電腦出示烏鴉喝水動畫)

師:烏鴉最后為什么喝到了水?

生:放了石子,瓶子里的水面上升了。

師:放了石子,為什么水面會上升?

生:石子占了空間,把水往上擠。

師:哦,原來是這樣: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間,導致了水面上升。所以烏鴉喝到了水。板書:占空間。

(設計意圖:在這部分教學中,開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聯(lián)系學生聲辯的事介入學習的主題,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

環(huán)節(jié)二:模仿烏鴉喝水(黑白石子,一大一小)

師:我把烏鴉喝水的情境,搬到了咱班。來看:現(xiàn)在,在桌面上有兩個量杯,里面放了同樣多的水。(把量杯放在桌子上)我把一枚小石子放入水中水面會怎樣?

生:上升

師:為什么?

生:因為石子要占一定的空間。

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水面大致上升的位置,用左手比劃一下?不要動。

師:假如我把這枚大石子放進去,水面會怎樣?(上升)會上升到什么位置?用右手比劃一下。

師:帶著你們的猜測,看這里,老師真的放進去,引導學生觀察。

師:和你猜的一樣嗎?為什么一個上升的多一些,一個上升的少一些?

生1:一大一小

生2:小石子占得空間小一些,水面上升的小一些;大石子占得空間大一些,水面上升的多一些。

環(huán)節(jié)三:舉生活中的例子,得出體積定義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不同的物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占空間的大?。T谖覀兩钪芯陀羞@樣占空間大小的例子。講桌占有一定的空間,數(shù)學書也占有一定的空間,講桌占的空間大,課本占的空間小。

誰還能舉這樣的例子。

學生舉例:郭老師占的空間大,我占的空間?。晃木吆姓嫉目臻g大,一支筆占的空間??;書柜占得空間大,空調占的空間小

師總結:同學們舉得例子可真不少,看來,和大石子和小石子一樣,許多物體都占有空間,并且是有的占空間大,有的小。數(shù)學上,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

教師揭示概念并板書: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誰能舉例來說一說?

師:文具盒占空間的大小叫文具盒的體積??照{的體積,桌子的體積。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開展實驗活動,從活動中發(fā)現(xiàn)兩個物體放入水中后都占據(jù)了一定的空間,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樣,說明這兩個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不一樣。然后,揭示體積的概念。)

環(huán)節(jié)四:玩橡皮泥(鞏固定義)

師:大家表現(xiàn)真棒,我們放松一下,做個游戲,聽好要求:

用一團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揉成球,第二次把它搓成條,第三次揉成球。捏成的物體哪一個體積大?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狀的物體,體積有沒有變化?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次深刻體驗同一物體,形狀改變了,體積保持不變。)

環(huán)節(jié)五:設計實驗方案,感知容積意義

教師拿出一個杯子問:杯子的體積就是?它是用作做什么用的?像這類能夠盛放物體的器具我們把它叫做容器。誰能舉出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容器?

師:老師這有兩個容器,出示一大一小,哪一個裝水多呢?

生:

師:(出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杯子)那這樣兩個水杯哪一個裝水多呢?你能想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小組討論)

【預測:①先把一個水杯裝滿水,然后倒入另一個水杯,如果第二個量杯中的水不滿,說明第二個水杯大;如果第二個水杯中的水正好也滿了,而且沒有剩余,說明兩個杯子一樣大;如果第二個水杯中的水溢出,說明第一個水杯大。②先把兩個水杯都裝滿水,再分別把水量杯中,以此來判斷誰裝的水多。】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知道了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有多有少。它所能夠容納這些物體的體積,就是這個容器的.容積。

板書: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作容器的容積。

演示:倒半杯水,這時候所裝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積?為什么?那要裝多少水才是杯子的容積?(再倒?jié)M,此時杯子所容納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積)

師:誰能舉例說一說什么是容器的容積?

師:舉例石頭和杯子,說明有的物體沒有容積。

(設計意圖:在學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納物體體積的大小打基礎上,揭示容積的概念。并進行體積和容積概念的對比,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環(huán)節(jié)六:體積與容積的區(qū)別

出示一個水杯。

說一說,水杯的體積指的是什么?它的容積又指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一般情況下,物體的容積比體積小。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體積和容積的異同,從而達到熟練掌握體積和容積概念的本質屬性,同時讓學生融會貫通形成概念體系。)

環(huán)節(jié)七:總結

師:現(xiàn)在靜息,和老師一起回顧今天所學的內容

環(huán)節(jié)八:練習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九:課本練習,小狀元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19)

五年級體積與容積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體積與容積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與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在操作、交流中,引導學生掌握在不同環(huán)境中比較體積大小的多種方法,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動手操作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材分析:

《體積與容積》是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的基礎上,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后的教學內容。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基礎觀念的重要載體。對以后學習長方體體積的計算以及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有著重要鋪墊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難點:理解體積和容積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教學方法:

動手操作、觀察、實驗。

教學準備:

量杯、紅薯、土豆、一個水壺、一個保溫杯、一個塑料水杯、一個大的長方體盒子、一塊香皂、蘋果、橡皮泥、用小正方體拼插的形體等。

教學設計:

一、故事引入、激發(fā)興趣

(課件播放烏鴉喝水的動畫片斷)在學生觀看后引導學生思考:

師:烏鴉想到什么辦法喝到水?

師:為什么投入石子水面就會升高?

生:水占的空間,石子也占空間,石子占的那部分的空間把水擠壓上去了。

(板書:占空間)

【設計意圖】這個動畫片與本節(jié)課所學有共通之處,用它引入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石子和水都占空間,讓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現(xiàn)象培養(yǎng)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二、操作活動、感悟概念

活動一:體積的認識

師:(教師出示一個粉筆盒)找一找比粉筆盒占空間大的物體?

生:課桌占的空間比粉筆盒占的空間大。……

師:再找一個比粉筆盒占空間小的物體?

生:橡皮占的空間比粉筆盒占的空間小。……

師:看來,物體不僅占空間,還有大小之分。(板書:大小)

師: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粉筆盒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粉筆盒的……

生:體積。

師:(教師出示實物)水杯的體積呢?鉛筆盒的體積呢?蘋果的體積呢?

生:水杯所占空間的大小就是水杯的體積?!?/p>

師:我們說了這么多物體的體積,你概括一下究竟什么是物體的體積呢?

生: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聊天式”的教學活動,體現(xiàn)了一種“雙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看、找、想、說等活動中,體驗“物體占空間的相對大小”,感悟出“體積”的內涵,在教師的追問中,學生在不經意間對“體積”的.概念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教師輕松,學生活潑,一個和諧、平等、民主的氣氛悄然形成。

活動二:比較體積大小的其他方法

1、比較體積差距大的物體。

師:(教師端出裝有保溫杯、塑料水杯、一個長方形較大的空盒、香皂、蘋果的一個托盤)比一比這些物體的體積。

生1:蘋果比保溫杯的體積大。

生2:在這些物體中,長方形盒子的體積是最大的,香皂的體積最小。

師:這么快就計較出來了,你們用了什么方法?

生:看出來的唄!

師:體積差距較大的物體,我們可以一眼看出來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

(板書:看)

2、比較體積相近的物體。

師:(教師拿出一個土豆和紅薯)說一說誰的體積大?學生說法不一。

師:看不出來,想想辦法,你有什么好辦法?

生1:稱一稱哪個重,那個的體積就大。

生2:我不同意,長方形的空盒子比蘋果輕,但長方形空盒子的體積大,不信你掂一掂。

生1:(學生1掂一掂,感到蘋果比長方形的空盒子重,但明顯看出是盒子的體積大。)我錯了。看來,物體的體積是指所占空間的大小,和物體的輕重無關。

生3:在杯子里放滿水,然后放入土豆和紅薯,看看哪個量杯溢出的水多,哪個物體的體積就大。

師:是受了烏鴉喝水的啟發(fā)吧。

生4:給2個容器倒同樣多的水,把土豆、紅薯放進水里,比哪個水上升的多。

師:你們想用誰的方法?你們想親自動手試一試嗎?做實驗,我們要注意什么呢?

生1:兩個容器倒的水一樣多。

生2:放物體要輕輕地放,防止水濺出。

生3:比水上升的高度。讀數(shù)時,要平視?!?/p>

小組合作:每4人為一組,工具:兩個量杯、一桶粉紅色的水、一個土豆、一個紅薯等。小組分工合作,再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到實驗是科學的、合理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

師:你們的結論是什么?你們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

師:為什么看誰的水上升的多,誰的容積大?

生:水上上升的體積就是物體的體積。

師:對于2個不規(guī)則的物體,大小差不多,如何比較誰的體積大?

生:測量。

師:可以運用轉化的思想通過測量比較它們的體積??磥頊y量也是一個好辦法呀。(板書:測量)

【設計意圖】在用排水法測量土豆和紅薯的實驗中,實驗的步驟、實驗的注意事項,都由學生決定的。充分的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感受體積差距較小的不規(guī)則物體,運用轉化的思想通過測量比較體積的大小,為后續(xù)為今后學習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埋下伏筆。

3、比較規(guī)則的幾何形體。

(1)師:同桌比較手中由不同個數(shù)的小正方體組成的各種形狀的幾何形體體積的大小。(包括長方體、正方體以及不規(guī)則的形體)

師:你們是怎么比較的?

生1:我們的兩個形體的體積差別較大,直接看就比出來了。

生2:我們采用數(shù)小方塊的個數(shù),哪個個數(shù)多哪個體積就大。

生3:(舉起兩個長方體)我們也是數(shù)的,但不是一個一個數(shù)的,而是先看看有幾行,每行有幾個,共有幾層,相乘得出來的。

師:數(shù)的好,數(shù)的有策略。(板書:數(shù))

【設計意圖】認識到規(guī)則的幾何形體,可以利用“數(shù)”小方塊的方法比較體積大小。學生不同策略體現(xiàn),滲透體積的計算方法。

(2)在實物投影下展示學生手中由12塊小正方體拼成的不同形狀的幾何形體,感受到體積相同的物體,形狀有可能不同。

(3)師:大家猜測一下,老師手中由6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幾何形體和剛才12塊小正方體拼成的幾何形體哪個體積大?引導學生思考僅僅通過數(shù)量比較體積的大小是片面的,還要注重每個小正方體的大小是否一致,從而體會體積單位產生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集體交流。試驗演示得出不同物體集體大小比較的不同策略。希望學生對物體體積的感受逐漸豐滿、立體。

活動三:容積的認識

1、明確容器的概念。

師:(教師指一指桌上的托盤)請大家看看,這里有容器嗎?

生:水杯、保溫杯、空盒子都是容器。

師:你身邊還有容器嗎?

生:教室是一個容器?!?/p>

師:這些都是可以容納物體的物體,它們都是容器。

2、明確容積的概念。

師:(教師出示一個塑料水杯和一個保溫杯。)大家猜猜哪個杯子盛的水多?

生1:保溫杯的體積大,所以保溫杯盛的水多。

生2:看里面,容器內部空間大,容納的水才會多,所以塑料水杯盛的水多。

師:兩個觀點,到底誰正確呀?誰有好辦法?

生:給一個杯子倒?jié)M水,倒到另一個杯子中,看一看水是否溢出來。

學生演示:給塑料杯倒?jié)M了水,把水倒到保溫杯里,水溢出來。

生1:老師!塑料杯的容積比保溫杯的容積大。

生2:兩個杯子的容積不一樣,塑料杯的容積大,保溫杯的容積小。

生3:物體的體積大,并不能說明它的容積就大。

師:什么是保溫杯的容積?塑料杯呢?

生:保溫杯所能容納水的體積就是保溫杯的容積。塑料杯所能容納水的體積的體積就是塑料杯的容積。

師:什么是茶葉罐的容積呢?氧氣罐的容積呢?

師:什么是容器的容積?

生: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就是容器的容積。(教師板書)

師: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只能是水嗎?如果不是,舉例說一說。

生:可以是液體、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氣體。

師:“所能容納”是什么意思?

生:“所能容納”就是“最多能容納”,再多一點就冒出來了。

【設計意圖】用直觀演示法和談話法,讓學生認識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的物體都是有體積的,知道什么是容積并重點理解概念中的關鍵詞,豐富學生對于體積實際意義的認識,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3、理解體積和容積的區(qū)別。

容積和體積有何不同?舉例說明。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想法,教師加以引導。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體積和容積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一個指外部空間的大小,一個指內部空間的大?。挥械奈矬w有容積,有的物體沒有容積只有體積;體積大的物體容積不一定大。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直在研究什么呢?

生:體積與容積。(教師板書課題)

三、練習鞏固、應用拓展

1、玩一玩

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橡皮泥,任意捏成一個形狀,然后再捏成球體。前后捏成的兩個物體哪一個體積大?為什么?

【設計意圖】這一個活動,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個物體雖然形狀發(fā)生了變化,但體積保持不變,以加深學生對體積概念的理解。

2、“練一練”第2題。(教材第37頁的內容)

用相同數(shù)量的硬幣分別壘成下面的形狀,哪一個體積大?為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經驗,在觀察中進一步體驗物體體積的大小。必要時可以組織學生搭一搭,增強實際體驗。

3、“練一練”第5題。(教材第37頁的內容)

誰搭的長方體體積大?學生先觀察,然后計算說出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活動,既然學生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又為后面學習計算長方體體積做了鋪墊。

四、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談談你的收獲?

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20)

《體積與容積單位》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體積與容積單位》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經歷體積與容積的概念的建立過程,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感知常用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大小,能正確地選擇合適的單位進行相應數(shù)量的計量。

2、在親歷感知,在感悟中形成對學科學習的內在興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通過參與試驗、分析與嘗試,掌握體積和容積概念,會確定體積和容積相應并能正確地把握體積的大小。

教學方法動手操作、分析、合作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準備一個盛水的量杯一個土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

二、感受物體的體積

1、分組實驗

方法:將土豆放入一個盛水的量杯中,注意記錄放入前后的水位高度。

猜想:量杯中的水位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觀察:通過對上面實驗的觀察,有什么發(fā)現(xiàn)?看到土豆放入時,水位上升了;取出時,水位又基本復原。

思考:這個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生:土豆占有空間,入水時,水會被擠開,造成水位上升;而取出時,土豆所占的位置空出,水于是又復原。

2、體積的意義:

師引導學生讀書57頁中間文字并結合實驗同桌交流自己所理解的體積的概念。

3、想一想:你還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體的體積嗎?

三、感受物體的容積

1、①1箱牛奶的體積與6盒牛奶的體積比?(1箱牛奶體積大于6盒牛奶的體積。)②1盒牛奶的體積與1杯牛奶的體積比?(1盒牛奶的體積大于1杯牛奶的體積。)

從上面的結論中你想到了什么?(整個容器體積大于內中裝的體積)

2、歸納容積的意義(板書)

3、同桌互相舉例說明物體的體積與容器,及其大小比較。

四、體積單位

1、長度、面積和體積基本單位的確定:

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為1立方厘米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為1立方分米

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為1立方米

感覺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

(1)如果同學們在正方體模型中蹲著,會蹲下幾個?

(2)如果把書包放在這個正方體模型中壘起來,大約可以壘多少個?

2、容積單位的確定:

師指出:我把能容納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物體的容積的大小分別叫做1毫升和1升。

在生活中計量液體的體積常以毫升和升為單位。(讓學生認真閱讀理解5960頁中的文字,然后同桌相互說一說)

3、課堂活動:60頁1、2題。通過課堂互動,讓學生在搜索和交流中熟悉和增強體積和容積單位大小的實感。

五、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感受?

六、布置作業(yè)

課本62-63頁練習十二第1、2、5題。

第二課時

1、掌握體積單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能正確地進行單位間的改寫。

2、讓學生參與單位間進率的探究中感知。深化認識與把握。

3、感悟數(shù)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進而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讓學生借助對模型的分層探討,理解常用體積單位和容積單位間的進率的.由來,并掌握體積單位改寫的方法。

教學方法知識遷移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復習體積與容積的意義

一瓶礦泉水的標簽寫著:凈含550ML,表示瓶中水的(容量、體積、容積)是550ML。

讓學生認真一議,弄清問題是什么。顯然是針對水的,由于水不是容器,不可能有容量、容積之說。所以只能是體積。

2、復習常見的體積單位

回顧一下常見的體積單位

3、導入新課

板書:體積與體積單位

二、合作探究

1、例5的教學:體積單位進率的的探討

(1)課件展示例5: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組探究

全班反饋:一排10個,一層100個,10層1000個。

(2)探討

(3)填空

(4)熟記。

找出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規(guī)律

同桌互說互測

2、例6的教學:體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1)課件展示例6;說一說,算一算

先讓學生議一議:

所示問題的實質是什么?怎么解決?再獨立完成,最后進行全班反饋

反饋:問題的實質方法

思路的再反思

三、課堂活動:練習與操作

1、小組合作:估一估,量一量

2、練一練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體積單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和轉化方法。

【微語】你要站在上帝的角度看稱。

985大學 211大學 全國院校對比 專升本

溫馨提示:
本文【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熱門20篇)】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若存在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容侵權、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4 培訓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湘ICP備20220115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