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啦 考試資料 > 教學設計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熱門5篇)

發(fā)布時間: 2024-10-23 08:36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的求、寶、劍、急、號、慌、指、靠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成語刻舟求劍的含義,培養(yǎng)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正確方法及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問題,使學生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了,處理的辦法也要跟著變化。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成語刻舟求劍的含義。

難點:難點是學生對那個掉劍的人錯在哪里的理解。

解決辦法:通過活動及投影演示突破本課的難點、重點。

三、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啟發(fā)談話:同學們,你們讀過成語故事嗎?誰能給大家講一個成語故事?每個成語故事都告訴人們一個道理,所以,多讀成語故事是很有好處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刻舟求劍》。(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用以前學過的讀書方法自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并記住每個生字的讀音,在課文中標明自然段。

2.檢查、認讀生字卡片,檢查字音識記效果;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初讀效果。

3.思考,回答:課文講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

(一個人坐船過江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寶劍的事。)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逐段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讀第一段。(提問)

(1)課文講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

(一個人坐船過江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寶劍的事)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3)結合看圖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仔細觀察圖上人物的裝束,理解從前指的是古時候的意思。觀察坐船人掛在腰里的劍鞘,聯想一不小心寶劍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提問:這一段主要講誰?他做了什么?(引導學生先抓住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個人指誰?(引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一點兒也不著急是什么意思?從哪兒看出他一點兒也不著急?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動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個記號聯系起來,體會一點兒也不著急的意思,并在看圖中理解船舷和記號的詞義。)指導學生體會那個人的心情,朗讀這一段。

3.讀第三段。

讓學生弄清這一段主要講的內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讀第一句,思考還不趕快撈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

(快點撈吧!趕快撈吧?。├斫膺@句話表達的意思。

(2)讀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是說有用,還是說沒有用?(沒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催促的語氣和急切的心情。

4.學第四段。(重點段)

(1)朗讀第四段,先把那個人不慌不忙說話的語氣讀出來,在朗讀中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

(2)掉劍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樣想的?

(3)準能把寶劍撈上來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寶劍撈上來,表示很有把握。)

(4)這個人準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為什么?

使學生分析理解到:這劍是從正在行駛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斷向前移動,船上的記號就隨著船移動,這個記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撈到的。

(5)想一想這個人錯在哪里?

(引導學生分析、認識其思想方法上的錯誤,學習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正確方法)

5.討論:理解成語的含義,領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劍是什么意思?

(2)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使學生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了處理的辦法也要跟著變化。)

(四)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分析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寶、劍、指這三個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組成,可以啟發(fā)學生利用學過的熟字,獨立認識字形。

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幾個字要做重點指導。

號:上下結構,上邊是口,下邊是橫、豎折折鉤。

慌:左右結構,左邊是豎心旁,右邊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邊是草字頭,中間是忙字的右半邊,下邊是撇、豎、豎彎鉤。

急:由?、彐、心三部分組成。彐第二筆不出頭。

靠:上下結構,告、非各占一半。

(二)指導看拼音寫詞語。

(三)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1.先讓學生看思考題背誦。

(1)有個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發(fā)生了什么事?

(2)那個人心情怎樣?他做了什么事?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個人先怎樣?后說了什么?

2.再去掉思考題背誦,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

3.最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停頓。

2.正確翻譯文言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3.了解故事的寓意,理解故事中表達的生活智慧。

教學預備

布置預習:

(1)自讀課文,明確字詞讀音。

(2)結合書下注釋,嘗試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過程

模塊一:教學目標

老師出鏡: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刻舟求劍”,同學們應該都很熟悉這個故事。但是,當熟悉的情節(jié)用不太熟悉的文言文寫出來的時候,同學們還有信心把文章理解清楚嗎?這節(jié)課就考考大家,看看同學們能不能運用上節(jié)課掌握的文言文學習方法來理解這篇文言文。具體來說,就是能夠讀準字音和停頓PPT2讀準字音和停頓,正確翻譯文言字詞的意思。PPT2正確翻譯文言字詞的意思了解故事的寓意,理解故事中表達的生活智慧。PPT2了解故事的寓意,理解故事中表達的生活智慧。

模塊二:疏通課文

學習文言文的第一步就是把文章讀順暢。下面老師就為同學們朗讀課文,同學們注意文中字詞的讀音。

PPT3遽(jù)、契(qì)、乎(hū)。請同學們參看書下注釋,理解這字詞的意思?!板帷笔橇⒖痰囊馑迹弧捌酢笔强痰囊馑迹弧昂酢笔且粋€特殊的語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嗎”,通常表示疑問語氣。PPT3立刻;刻;嗎

老師在這里給同學們強調一下“契”這個字?!捌酢痹谖覀儸F代漢語里是“契約”的意思,PPT3契約但在這篇文章里“契”卻是“刻”的意思。同學們可以發(fā)現,“契”的字形并沒有變,字義卻有了不小的差別。古漢語中有大量字詞,古代和今天的字形相同,但是意義用法卻不相同,這樣的自此現象叫做“古今異義”。PPT3古今異義:字形相同,字義變化。

老師再把文章讀一遍,請同學們注意老師在朗讀中表現的停頓。

PPT4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梗瑥钠渌跽呷胨笾?。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在老師朗讀的時候,同學們已經在文章中標注出停頓來了。老師從文中選取了兩個句子,分別請一位同學讀讀看,該表現出怎樣的停頓?

PPT5楚人/有涉江者 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為什么要這樣來讀?請兩位同學來說說理由。

“楚人”是人物;“涉江”是楚人所做事情?!皠Α笔鞘挛铮弧爸壑小笔莿ζ鸪醯奈恢?;“墜于水”是劍的去向。句子內容的不同層次,在朗讀中就要以適當的停頓來表現。所謂“適當”,就是上一節(jié)課給同學們強調過的“意斷氣不斷”。老師再請兩位同學來朗讀這兩個句子,大家聽聽他們讀出了文言文語句的舒緩、流暢嗎?

請同學們一起讀課文,注意體會準確讀音和正確的停頓。(點評齊讀,如效果不理想,可進一步指導并再次齊讀。)

模塊三:翻譯課文

剛上課的時候老師就說,這是同學們很熟悉的故事。接下來,老師想換一種方法來幫大家回顧這個故事。PPT6播放動畫片《刻舟求劍》

短片看完了,請一位同學給我們大家復述一下《刻舟求劍》的故事情節(jié)。(只復述故事情節(jié),不要求學生闡明寓意)

重溫“刻舟求劍”的故事之后,同學們翻譯文章的難度就小多了。我們可以依據已經知道的情節(jié)來推知文中難懂的字詞,也就是運用我們前面教過的“上下文推知”。當然,還有另外兩種文言文翻譯的方法:“直接翻譯”和“組詞推敲”。PPT7上下文推知、直接翻譯、組詞推敲

請同學們分成四人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PPT7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同學們在翻譯的時候,已經能夠的運用組詞和上下文聯系的方法來理解字詞。這其中有三個詞我們要關注。

“自”,在《鄭人買履》中我們學到過“先自度其足”,那時候的“自”是自己的意思。PPT8先自度其足,自己而在本文中“自”是“從”的意思,PPT8其劍自舟中墜于水,從表示劍是從舟上掉下來的。像這樣的同一個字詞,在不同的語句或者文章里出現不同的意思,叫做“一詞多義”。PPT8一詞多義:同一字詞,不同詞義。“墜”,如果按照直譯來看的話,應該是下落的意思。如果我們聯系劍從舟上掉入水中的情況來看,就應該作為“掉落”來理解?!扒蟆比绻覀冇媒M詞推敲來理解,就會出現,尋求、追求這樣的意思。如果我們聯系是要找尋水中的寶劍,那就應該把“求”理解成“撈取”。PPT9自:從;墜:下落-掉落;求:尋求、追求-撈取。

這就提醒我們,在文言文翻譯時,要重視上下文的意思通順,無論是直接翻譯還是組詞推敲,都要符合上下文需要的意思。

模塊四:理解內容

讀準了字音和停頓,翻譯了文章,我們再朗讀課文的話就應該更加流暢了。請同學們朗讀課文。

同學們,這篇文章好像并沒有把故事寫完,“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大家覺得楚人下水之后,能撈到自己的劍嗎?PPT10楚人能撈到自己的劍嗎?同學們都認為不能。那就請大家用文中的語句來說說楚人不能撈到劍的原因。“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PPT10舟已行矣,而劍不行同學們都發(fā)現楚人撈不到劍的原因了,這其實是個很簡單的道理。但是,楚人在刻舟的時候覺得自己能撈到劍嗎?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結合文中楚人的描寫思考這個問題。

我們看他立刻在船上刻下記號,還說:“這就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PPT10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他的行動多么迅速,語氣也很堅定,他以為自己一定能從船身標記的地方找到劍。他為什么會這么想呢?請同學們看一看《刻舟求劍》前傳。PPT11從前有一個楚國人,有一天他和妹妹在山上練習劍法時,不慎將劍掉入山下,他要去找劍,可是天色已晚。妹妹勸說道:“我在你掉劍的地方做個標記,明天上山再來找肯定能找到那把劍?!钡诙欤徽业搅四前褎?。原來,楚人曾經遇到過丟劍的事情,正是在山上做了記號才找回了劍。PPT12刻山求劍-成功;刻舟求劍-失敗那么,為什么這一次沒有成功?PPT12情況發(fā)生了變化。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PPT13楚人之“惑”楚人究竟“惑”在哪里?PPT13沒有注意事情的變化,一味照搬以往的做法那么,從楚人身上我們能學到什么?PPT13隨客觀事物變化而變化,不能墨守成規(guī)、因循守舊

模塊五:文言現象歸納

學習了兩篇短小的文言文,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朗讀是我們走進文言文的有效途徑,讀準字音、節(jié)奏;讀懂文章內容;讀出文章內涵,甚至讀出文采都需要朗讀來體會。PPT14讀準字音、節(jié)奏;讀懂內容;讀出內涵,讀出文采翻譯文言文也有法可依,“直接翻譯、組詞推敲、上下文推知”。PPT14直接翻譯、組詞推敲、上下文推知

當一篇文言文讀通讀懂之后,我們的學習任務還并沒有結束。老師在上一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就說過,文言文和現代漢語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讀起來不太容易。想要讀通讀懂更多的文言文,我們就必須勤于積累。這種文言文學習的積累,主要集中在字詞方面,也就是實詞和虛詞的積累。下面,老師就以《古代寓言兩則》為例,給同學們介紹實詞、虛詞積累的辦法。

對于實詞,我們主要關注這樣的四種現象: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PPT15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在《鄭人買履》和《刻舟求劍》兩則寓言當中,我們學到了哪些通假字?

“坐”和“反”。PPT16坐、反在具體歸納時,每種字詞現象都有固定的格式,比如通假字就應該這樣歸納。坐:“坐”同“座”,座椅。PPT16坐:“坐”同“座”,座椅。同學們注意,通假字的歸納既要明確通假字,更要指出本字,并將通假字的意思解釋出來。請大家仿照老師的方法,把“反”字的通假現象做個歸納。PPT16反:“反”同“返”,返回。

通假字是實詞歸納中最重要的一種,接下來就是古今異義。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們就重點講過,兩則寓言故事中的古今異義是“契”字。PPT17契如何歸納呢?請同學們注意看老師的示范。契:古義,刻;今義,契約。PPT17契:古義,刻;今義,契約。歸納重要把古義和今義的差別清楚的呈現出來。

一詞多義主要指在同一篇文章中,同一個字詞出現了不同的解釋。這兩則寓言中有一詞多義嗎?“度”和“自”PPT18度、自

一詞多義的歸納和前幾種稍有不同,因為是同一個字詞所表現的不同解釋,為了明確不同的詞義,需要我們把例句也整理出來。比如“度”,度:自度其足,衡量;吾忘持度,尺寸。PPT18度:自度其足,衡量;吾忘持度,尺寸。

請同學們仿照老師的方法,歸納“自”的一詞多義。自:自度其足,自己;自舟中墜于水,從。PPT18自:自度其足,自己;自舟中墜于水,從。

詞類活用是一類很特殊的實詞現象。詞類就是詞性,這里歸納的就是同一字詞在古今運用中的詞性差異。這兩則寓言的學習中,我們就碰到了一個此類活動,度,名詞作動詞,衡量。PPT18度,名詞作動詞,衡量。

從剛剛的歸納可以看出,實詞的整理主要關注詞義和詞性的變化。而虛詞并沒有固定的詞義,所以歸納時就把關注的目光投向“用法”,也就是虛詞在具體句子中發(fā)揮的作用。老師給大家做個示范,之:置之后坐,代詞,代尺寸。至之市,語氣助詞,不譯。而忘操之,代詞,代尺寸。反歸取之,代詞,代尺寸。何不試之以足,代詞,代鞋子。PPT19之:置之后坐,代詞,代尺寸。至之市,語氣助詞,不譯。而忘操之,代詞,代尺寸。反歸取之,代詞,代尺寸。何不試之以足,代詞,代鞋子。請同學們仿照老師的方法,歸納兩則寓言中出現過的“其”、“而”、“以”和“于”。

PPT20其:先自度其足,代詞,代鄭人。而,而置之后坐,連詞,表承接。而劍不行,連詞,表轉折。以,何不試之以足,介詞,用。于,自舟中墜于水,介詞,到。

如此細致的將實詞、虛詞歸納出來,我們就能夠掌握《古代寓言兩則》中主要的文言現象了。長期堅持在每篇文言文學習之后,都做這樣的整理。隨著學習的課文變多了,我們自己積累的文言現象也會越來越完備。慢慢的,我們在學習文言文時就能做到見怪不怪、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自己輕松的讀通讀懂文言文了。

模塊六:拓展延伸

今天才是我們初中階段第一次學習文言文,也才做了一點初步的積累。但是,這兩則寓言中掌握的文言現象,積累的文言字詞,就已經可以幫助我們自己來讀文言文了。下面我們就通過一篇課外的文言文寓言故事,來檢驗大家學習的情況。

PPT17楚人有鬻①盾與矛者,譽②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③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颌茉唬骸耙宰又葑又埽稳??”其人弗⑤能應也。夫⑥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①鬻(yù):賣。②譽:夸耀。③陷:攻破。這里是穿的意思。④或:有的人。⑤弗:不。⑥夫:句首發(fā)語詞,表示發(fā)表議論,表述觀點。

這其實同學們很熟悉的一則寓言故事,相信對情節(jié)的熟悉可以幫助大家讀懂文章的意思。請同學們自讀這篇文言文,小組討論,疏通文章內容。

下面我們通過一些討論題,來檢驗同學們有沒有讀懂這篇文章。

PPT181、為文章取一個合適的名字。(自相矛盾)

PPT18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堅(堅固)、應(回答)、世(世間)、立(存在)。

PPT193、下列句子中與“吾矛之利”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D)

A.而置之后坐(代詞,代尺寸) B.至之市(語氣助詞,不譯)

C.入水求之(代詞,代劍) D.不陷之矛(結構助詞,的)

PPT204、翻譯句子:⑴楚人有鬻盾與矛者(有一個楚國人賣矛和盾)⑵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我的矛很尖銳,沒有刺不破的東西)

PPT215、這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出現難以自圓其說的情況。

老師出鏡:同學們,我們用兩節(jié)課的時間學習了《古代寓言兩則》。這是我們在初中階段學習的第一課文言文。一個良好的開頭,能夠讓我們今后更加自如的學習文言文,所以兩節(jié)課的學習當中,我們特別重視了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探討。學習《鄭人買履》,我們重點探討了用朗讀來指導我們理解課文的方法,并且初步掌握了三種文言字詞理解的辦法。學習《刻舟求劍》,同學們獨立運用“直接翻譯、組詞推敲、上下文推知”的辦法理解文章內容,有了寶貴的成功體驗。學習《刻舟求劍》掌握了文言字詞歸納積累的方法。在今后的文言文學習中,我們遇到的重點字詞都要及時的進行整理,形成系統的文言文知識體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越來越自如的學習文言文,讀通讀懂更多流傳千古的佳作名篇。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3)

一、設計理念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小學教學中的難點?!墩n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币虼?,我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地思維。課堂上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之后再合作譯文,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最后合作匯報,形成自己的認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遵循和執(zhí)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實性、探索性的統一,既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興趣,能自主精讀翻譯文言文,又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規(guī)律,探索疑難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刻舟求劍》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八冊第六單元的21課《寓言二則》中的一篇,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是戰(zhàn)國末期秦國的相國呂不韋的門客編寫。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課文只有53個字,雖文字淺顯但蘊含了一個大的道理。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不注意情況變化,不會靈活處理問題的人。在課文的引入中通過對學生已積累的寓言故事的回憶,將已有的知識喚醒,強調用看注釋、結合資料,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學習文言文。同時提出寓言有借事喻人的特點。

學情分析:

1.學生在第一學期已經學習過兩篇古文《濫竽充數》和《狐假虎威》,對這種純文言文體裁的.文章并不是太陌生。

2.學生對文言文中字音字義的理解還是有一定的困難,誦讀文章時也會有一定的困難,需要通過示范朗讀使學生整體掌握文章內容,特別是朗讀的停頓,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3.在教學中應運用看注釋,觀插圖,查字典,找資料等方法學習文言文,注意培養(yǎng)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方法的意識,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的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使學生對故事蘊含的道理有一個大概的把握,并用言語說出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并能聯系生活中的事件來進行故事道理的現實生活映射使課堂與生活相結合。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涉、遽、契、吾、墜、亦

2.能夠熟練地朗讀背誦課文。

3.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則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4.理解寓言的內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懂得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

五、主要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上學期我們學過了兩則寓言故事,同學們還記得嗎?找學生背誦并說明兩則寓言要告訴給我們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則新的寓言《刻舟求劍》。

【本段導入語有舊知識導入法、談話激趣法。通過對學過的寓言故事《回憶,加深學生對"寓言"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p>

(二)初步學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利用注釋和所查資料初步感知課文

要求:(1)看拼音讀課文,把生字的音讀準。

(2)新詞要聯系上下文來理解,不懂的地方記下來。

(3)標出文章有幾句話。

2、整體把握全文大意

①學生試讀課文,通過學生試讀課文發(fā)現并糾正難度易錯的字和句子。

②教師范讀,糾正字音,解釋字義,示范斷句。

③齊讀課文。(“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條重要主線,應注意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文章。)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朗讀文章,在讀的過程中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并采用幻燈片出示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生字和易讀錯的字。字音字形的處理過程穿插在讀文的過程中,選擇學生朗讀時注意兼顧好中差三類學生都有涉及。接下來教師示范朗讀,提示朗讀中學要注意的地方,如讀文停頓。再由學生齊讀文章,進一步鞏固,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文章?!?/p>

(三)深入學文,情感提升

1、合作解疑

在小組里提出自己不懂的字和句子,互相解疑。教師巡視后學生提出在小組里仍未解決的問題予以指導和解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看注釋和查詢工具書的方法使初步理解文意,在小組里相互質疑解疑,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教師通過巡視做適當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困惑?!?/p>

2、分析課文

(1)寶劍掉到河里后,“那個人”做了什么?說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2)“那個人”能找到寶劍嗎?為什么?

(3)你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這個人找到寶劍?

3、情感升華

(1)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故事。

(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課件出示:做人做事不能不考慮環(huán)境和條件的變化,死板的做事,要機敏靈活,隨機應變。

⑤你是怎樣看待刻舟求劍這件事的?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或事?如果有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本課的教學緊緊圍繞"刻舟"、"求劍"來設計,也就是抓住故事中的"那個人"不小心把寶劍掉到江里后,他的一系列做法和想法著手,幫助學生理解:寶劍從正在行駛的船上掉到江里,船不停地向前移動,刻的記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還從船上刻的地方跳到水里撈劍,是不可能撈到的。在學生回答"那個人"能不能找到寶劍問題時,采用電教媒體"演示船移動,而寶劍卻不能移動",幫助學生理解。了解并且說出文章所蘊含的道理是什么,真正的把文章學習透徹?!?/p>

六、本次教學設計與以往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刻舟求劍》這則寓言篇幅雖然短小,但是情節(jié)完整,敘事生動,語言簡練,有很強的藝術魅力。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償試創(chuàng)新:

1、強化朗讀

組織學生朗讀文章,在讀的過程中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選擇學生朗讀時注意兼顧好中差三類學生都有涉及。教師示范朗讀,提示朗讀中學要注意的地方,如讀文停頓。再由學生齊讀文章,進一步鞏固,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文章。

2、討論習文

通過課下注釋和查詢工具書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意,并且對同桌說一說,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巡視中做適當的指導。

3、揭示寓意

文章的學習到了尾聲,通過多次的讀文,老師的講解和小組的討論,能夠了解并且說出文章所蘊含的道理是什么,真正的把文章學習透徹。

總之,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小學教學中的難點,教師應指導小學生好好學習文言文,學好文言文,使文言文這一中國古代文學瑰寶不致因時空的久遠而褪色。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4)

《刻舟求劍》《南轅北轍》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成語“刻舟求劍”的含義,培養(yǎng)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成語“刻舟求劍”的含義。

難點:難點是學生對那個掉劍的人錯在哪里的理解。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啟發(fā)談話:同學們,你們讀過成語故事嗎?誰能給大家講一個成語故事?每個成語故事都告訴人們一個道理,所以,多讀成語故事是很有好處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刻舟求劍》。(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用以前學過的讀書方法自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并記住每個生字的讀音,在課文中標明自然段。

2.檢查、認讀生字卡片,檢查字音識記效果;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初讀效考。

回答:課文講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

(一個人坐船過江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寶劍的事。)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逐段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讀第一段。(提問)

(1)課文講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

(一個人坐船過江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寶劍的事)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3)結合看圖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仔細觀察圖上人物的裝束,理解“從前”指的'是古時候的意思。觀察坐船人掛在腰里的劍鞘,聯想“一不小心寶劍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提問:這一段主要講誰?他做了什么?(引導學生先抓住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個人”指誰?(引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一點兒也不著急”是什么意思?從哪兒看出他一點兒也不著急?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動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個記號”聯系起來,體會“一點兒也不著急”的意思,并在看圖中理解“船舷”和“記號”的詞義。)指導學生體會那個人的心情,朗讀這一段。

3.讀第三段。

讓學生弄清這一段主要講的內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讀第一句,思考“還不趕快撈”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

(“快點撈吧!趕快撈吧!”)理解這句話表達的意思。

(2)讀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是說有用,還是說沒有用?(沒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催促的語氣和急切的心情。

4.學第四段。(重點段)

(1)朗讀第四段,先把那個人不慌不忙說話的語氣讀出來,在朗讀中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

(2)掉劍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樣想的?

(3)準能把寶劍撈上來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寶劍撈上來,表示很有把握。)

(4)這個人準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為什么?

使學生分析理解到:這劍是從正在行駛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斷向前移動,船上的記號就隨著船移動,這個記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撈到的。

(5)想一想這個人錯在哪里?

(引導學生分析、認識其思想方法上的錯誤,學習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正確方法)

5.討論:理解成語的含義,領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劍”是什么意思?

(2)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使學生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了處理的辦法也要跟著變化。)

(四)朗讀全文。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5)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刻舟求劍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的求、寶、劍、急、號、慌、指、靠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成語刻舟求劍的含義,培養(yǎng)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正確方法及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問題,使學生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了,處理的辦法也要跟著變化。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成語刻舟求劍的含義。

難點:難點是學生對那個掉劍的人錯在哪里的理解。

解決辦法:通過活動及投影演示突破本課的難點、重點。

三、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啟發(fā)談話:同學們,你們讀過成語故事嗎?誰能給大家講一個成語故事?每個成語故事都告訴人們一個道理,所以,多讀成語故事是很有好處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刻舟求劍》。(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用以前學過的讀書方法自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并記住每個生字的讀音,在課文中標明自然段。

2、檢查、認讀生字卡片,檢查字音識記效果;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初讀效果。

3、思考,回答:課文講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

(一個人坐船過江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寶劍的事。)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逐段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讀第一段。(提問)

(1)課文講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

(一個人坐船過江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寶劍的事)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3)結合看圖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仔細觀察圖上人物的裝束,理解從前指的是古時候的意思。觀察坐船人掛在腰里的劍鞘,聯想一不小心寶劍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提問:這一段主要講誰?他做了什么?(引導學生先抓住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個人指誰?(引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一點兒也不著急是什么意思?從哪兒看出他一點兒也不著急?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動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個記號聯系起來,體會一點兒也不著急的意思,并在看圖中理解船舷和記號的詞義。)指導學生體會那個人的心情,朗讀這一段。

3、讀第三段。

讓學生弄清這一段主要講的內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讀第一句,思考還不趕快撈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

(快點撈吧!趕快撈吧?。├斫膺@句話表達的意思。

(2)讀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是說有用,還是說沒有用?(沒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催促的語氣和急切的心情。

4、學第四段。(重點段)

(1)朗讀第四段,先把那個人不慌不忙說話的語氣讀出來,在朗讀中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

(2)掉劍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樣想的?

(3)準能把寶劍撈上來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寶劍撈上來,表示很有把握。)

(4)這個人準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為什么?

使學生分析理解到:這劍是從正在行駛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斷向前移動,船上的記號就隨著船移動,這個記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撈到的。

(5)想一想這個人錯在哪里?

(引導學生分析、認識其思想方法上的錯誤,學習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正確方法)

5、討論:理解成語的含義,領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劍是什么意思?

(2)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使學生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了處理的辦法也要跟著變化。)

(四)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分析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寶、劍、指這三個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組成,可以啟發(fā)學生利用學過的熟字,獨立認識字形。

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幾個字要做重點指導。

號:上下結構,上邊是口,下邊是橫、豎折折鉤。

慌:左右結構,左邊是豎心旁,右邊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邊是草字頭,中間是忙字的右半邊,下邊是撇、豎、豎彎鉤。

急:由?彐、心三部分組成。彐第二筆不出頭。

靠:上下結構,告、非各占一半。

(二)指導看拼音寫詞語。

(三)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1、先讓學生看思考題背誦。

(1)有個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發(fā)生了什么事?

(2)那個人心情怎樣?他做了什么事?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個人先怎樣?后說了什么?

2、再去掉思考題背誦,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

3、最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微語】記得在這雜亂的生活里,每天帶點笑意。

985大學 211大學 全國院校對比 專升本

溫馨提示:
本文【刻舟求劍教學設計(熱門5篇)】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若存在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絡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容侵權、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4 培訓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湘ICP備2022011548號